阅读库 > 都市言情 > 朕才是宋世祖 > 第78章 方腊起兵,压死朱勔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78章 方腊起兵,压死朱勔的最后一根稻草(1 / 2)

第78章 方腊起兵,压死朱勔的最后一根稻草

“官家!宣德门外有大批太学士子叩阙言事!抨击朝廷堵塞言路、因言罪人、重用奸佞……”

八月初的一天,原本对赵佶而言,只是又一个陪一众妃嫔游园的普通日子。

他最宠爱的刘贵妃,此时正在亲手给他剥葡萄,小心翼翼剔除葡萄籽后,再送入他口中。

朝中政务,当然也有需要皇帝处理的,所以梁师成伴驾在侧,趁着皇帝心情不错的时候,挑一些能让皇帝开心的政务陈述。

没想到就在这节骨眼上,却闹出了乱子。梁师成的义子、副相王黼居然颇为慌乱地冲了进来,对着皇帝直接抛出了一个重磅消息。

梁师成的眉毛都忍不住抽动了一下,很想教训一下这个没眼色的干儿子,但旋即就忍住了。

王黼上报的事情确实太大、太突然,本来就不好隐瞒拖延。而且梁师成很快也意识到,王黼不愿意担这个干系硬拖,也是有原因的:

蔡京此番复相后,跟王黼又闹了矛盾,两人争权夺利很厉害。

王黼虽然也能从各地的石纲中捞到好处,但他得到的毕竟是一点边角料的汤汤水水,相比之下,蔡京拿的是最大头,而且当年朱勔与其父朱冲能入朝为官,靠的就是蔡京的门路。

多年前蔡京被贬居钱唐时,想修一座寺阁,朱勔的父亲朱冲就自掏腰包贴钱、帮蔡京把事儿办成了,得到了蔡京的赏识。

换句话说,朱勔一家父子两代,就是靠给蔡京私人当包工头上位的。因为给蔡京当包工头当得好,蔡京才举荐他入朝、给皇帝当包工头,筹措调度各种大兴土木所需的营建材料。

这次赵子称上书,蔡京一系的人已经瞒了半个多月,如今事情被搞砸了,越闹越大,王黼没道理再帮蔡京一系的人隐瞒。

梁师成也是人精,他想明白这一层后,也就懒得再蹚浑水,只是闭目不语。

而原本正在吃葡萄的赵佶,听了王黼突然丢出的重磅消息,直接被震惊得目瞪口呆,半晌没有反应过来。

毫无疑问,赵佶是真的什么都不知道。他那远房侄儿言辞激烈的上书,他压根儿没看见过。

“究竟是怎么回事?怎会闹得如此突然?太学生有事,直接通过有司逐级反应不就好了?朝中执宰都是怎么办事的?”赵佶颇为愤怒,他连此事的当事人都还没搞清楚。

王黼便耐着性子,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把前因后果大致描述一番。

“所以……是姑苏知县赵子称、公开献上水泥之法,请朝廷以此物替代奇石、修建艮岳假山、并停石纲?但是被留中驳回了?这点事,怎么会闹到数百太学生叩阙的?”赵佶不由有些愤怒,他不能理解。

“陛下!关键是朱勔在江南,试图报复那赵子称,已经把赵子称抓了,听说苏州那边民情汹汹,人人痛愤。如今汴京上下都在传言,说朱勔在江南只手遮天、欺上瞒下、目无朝纲、败坏天子德政……

另外,今日还有苏州通判魏宪送来的‘御前投匣’专奏,其中备言其事,苏州当地民情,俱有记载,魏宪还说,若是再任由朱勔胡为,只怕江南将会鼎沸……”

赵佶听了好一会儿,只觉得脑子嗡嗡的,总算大致摸清了情况。

但他还是有些不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太学生一起为赵子称发声,便将这个疑问抛给王黼。

王黼也不敢断定,就只是以常理揣测,告诉皇帝:江南自古文风鼎盛,读书人极多,有钱的士绅又多,所以供得起大量太学生常年滞留汴京求学。

如今太学里面的学生,有近半数来自江南,而石纲主要搜刮的就是江南的财赋,因此遇到有人因仗义执言请罢石纲而获罪,便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几乎全部江南士子的拥护。

而除了江南士子以外,两淮的士子也同样受石纲之害,所以也有很多人加入了叩阙。其他地区的太学生,则是因为心中确实觉得是非曲直本该如此,或是凑热闹,王黼也无法一一揣测他们的动机。

赵佶脑子嗡嗡了好一会儿,总算梳理清楚脉络,随后便脸色铁青,还不愿服软。

“朱勔这厮,做事如此肆意妄为!那赵子称好歹也是我大宋宗室,赵家人弹劾了他,他说抓就抓?还有没有天理王法了!”

历史在这一刻,也算是稍稍被蝴蝶效应带偏了一些。在原本那个时空,这次上书的应该就是魏宪本人,魏宪也被朱勔打压了,但他毕竟是通判,打压的烈度没那么厉害,同时魏宪就算被打压,赵佶也不会对他有什么同情。

但赵子称毕竟姓赵,朱勔一个外姓人欺负到赵家人头上了,赵佶还是有点愤怒的。更何况他是见过赵子称的,对那个远房侄儿印象还不错。

事实上,赵子称去年夏天在樊楼里和赵佶那番闲聊,并没有外人知道,朱勔也绝不知道,连梁师成都不知道。

最新小说: 我教日月竞风流【nph】 普女的非常规攻略(nph) 沂川旧梦 直男兄弟他想当我老公 我给重生者们丢脸了 师娘,请自重 极品美男哪里逃 惶惶 快收了神通吧! 重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