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朱勔知道赵子称“简在帝心”,这次他也不敢闹那么大、直接以莫须有的“大不恭”抓人了。
不过,赵佶愤怒归愤怒,他还是非常理智的,在他看来,朱勔放肆是一回事,赵子称请罢石纲是另一回事。
朱勔这个人个人有问题,可以追究他个人的责任。但不该上升到对应奉局这个机构、乃至石纲这项业务的清算上来。
石纲是为他赵佶个人享乐敛财用的工具,还非常好用,怎么能因为一个执行的家奴执行不力,就把工具本身废了呢?
赵佶思忖再三,自以为公私恩怨分明,便吩咐道:“派人去查实一下,朱勔是不是真的如此肆意妄为!若是确凿,就考虑让他提举宫观、阶官不变,再另选人提举应奉局!朱勔是朱勔,石纲是石纲,不能混为一谈。
若是太学生还在闹事,就尽快跟他们说清楚,朱勔有不法之举,朝廷自会处置,若是还不散去,那就让太学严肃秉公处置!”
“遵旨!”王黼得令后,立刻便告退去操办。
一旁的梁师成表情凝重,目送王黼离去后,才谨慎地给皇帝做一些心理铺垫:“陛下……此事已经闹大,如此处置,怕是还不能完全消弭民间积累的怨气。”
赵佶嘴角一抽,刚愎自用地一摆手:“朕不是舍不得那点民间贡献,但这种事情,若是几百个太学生闹一闹,朝廷就退缩了。以后天下财赋钱粮,还怎么筹措?是不是谁嫌税负重了都会来闹一闹?此恶例绝不可开!
对那些带头的太学生,还要分化严惩,专挑那几个挑头的严惩!就算事儿最后办成了,挑头的也不能有好下场!”
赵佶想得很明白,他不是稀罕那几棵破树几块破石头。
他要的是天下百姓奋不顾身不计困苦全心全意供奉他。这种供奉必须是毫无保留的。
谁敢挑战这片逆鳞,谁就要付出代价,天子的绝对威严不容质疑。
他内心的这个想法一时还扭转不过来,旁人也就无可奈何,梁师成也不敢再劝。
王黼已经按他的意思去处置了,当天就宣布了朝廷一定会彻查此事、官家也已经知道下情。
“诸生切勿受人挑唆、被人利用!此事陛下已经知晓,并且批示中书省从速处置了!赶快回太学好好用心学业,这些不是你们该操心的!”
王黼的人反复在宣德门外做分化引导的工作,一部分经办官吏还不惜暗示“之前的事儿都是蔡相一党闹的,如今王相定然会还大家一个公道”。
王黼直到这时候,还没放弃他跟蔡京的私怨内斗,趁机夹带私货蛐蛐蔡京的人,而为他自己捞政治上的声望。
这种话往往比直接毫无诚意的公告更有迷惑性,一部分太学生听了之后,也将信将疑散了。其余太学生的请求烈度也稍稍降低了一些,只能慢慢等后续的结果。
毕竟朝廷说了要处置,应该总会处置的,也不能每天十二个时辰什么都不干就在宣德门外盯着。
而这一拖,又是差不多十天半个月的工夫被拖了过去。
可惜,天意似乎也不打算让赵佶就这么糊弄过去。
仅仅半个月后,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江南地区又一桩惊天变故,终于把赵佶的这套和稀泥糊弄策略、彻底击得粉碎。
事情是八月十五发生的,但因为是在浙西的睦州山区首发,当地消息比较闭塞。
一直到事发后三四天,消息才传到邻近的湖州、常州、镇江等平原地区州府。
随后,才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三天内飞奔一千余里,送到东京汴梁。
消息抵达东京这天,是八月二十一。
“睦州贼寇聚众造反!贼首方腊自称圣公,打出‘为江南百姓诛朱勔’旗号,攻破睦州!”
“方腊声言,当今昏庸无道,任用奸邪,绝不可能罢黜朱勔、废止石纲。江南百姓不要被皇帝的拖延奸计骗了!只有造了狗皇帝的反,才能杀朱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