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库 > 都市言情 > 朕才是宋世祖 > 第67章 上任一个月就让顶头上司躺了

第67章 上任一个月就让顶头上司躺了(1 / 2)

第67章 上任一个月就让顶头上司躺了

李知县接到手下那么多人的提醒,也不能对赵子称的所作所为完全不闻不问,便决定稍稍调查一下。

不过他自己并不是搞这方面工作出身的,连钱粮审计都未必做得明白。

要他去查赵子称雇来的徭役厢军有没有摸鱼干私活、或是本地富户自愿给赵子称捐助的摊派款有没有猫腻,他也没这个本事。

好在君子不器,擅用人就好,自己不专业的事情,可以交给别人。

李知县琢磨了一圈,就找上了跟自己也相熟的、原先在应奉局当过“包工头”的陆渐,让他帮忙先看看情况。

这个陆渐,半年前也跟着赵子称、杨志一起去汴京送过石纲。当时是作为应奉局的都管,在段明被朱勔处决后,临时接替段明的职责监视赵子称等人。

他就是帮朱勔管修河、修园子之类事务出身的,这方面专业挺对口,工程徭役有没有猫腻一眼就看得出来。李知县就托他帮忙把把关,只说是“无则加勉,怕同僚被人坑骗”。

陆渐如今职务还不算高,李知县出面请他喝了几顿酒,他就应下了这事儿,只当是帮朋友一点小忙,也是化解李知县和赵子称之间的误会。

“这事儿包在我身上,小侯爷那边我也是跟他相熟的,是个敞亮人,一般不会有事。就算有事,也是年轻不懂为官,洒漫钱,被下面的人骗了。”陆渐办事之前,临走撂下这么一句话,也算是帮双方说和。

赵子称的父亲被朝廷额外恩荫分袭了开国侯的爵位,这事儿已经从秀州老家传到苏州官场了。因此跟赵子称关系好、地位又比他低的同僚,平时都改口戏称他小侯爷。

无论怎么说,小侯爷听起来也比正八品县丞要高贵不少。

李知县也连忙表示,自己并不是猜忌同僚,只是怕赵子称管理不善,被人拿钱不干活。

……

陆渐领了同僚托付,很快就着手调查一下。

他决定首先从赵子称筹钱的渠道入手,看看赵子称摊派的钱粮,究竟有没有不合朝廷法度的利益输送。

简单调查之后,他很快发现,虽然目前来看,赵子称筹到的徭役捐款、借款,大部分是由本地大富户慕容家提供的,但也并非全部。

慕容家占到了如今筹款的大约一半多,但还有一小部分,是其他富户在短短一个月内,出于对赵县丞的信任,而踊跃捐助的。

陆渐心中好奇,便深入查访一下,看看这些人为什么肯捐款。

他首先找到老熟人、也就是慕容家的管事邓岳,以私人关系向他问了几个问题。

邓岳的回答也非常合理:“小侯爷一上任,就教了我们不少工巧营生的秘法,与民兴利,对咱的产业也大有帮助。我们出于报答之心,愿意回馈乡梓,别无他意。”

陆渐是跟他们一起厮混过几个月的,也知道赵子称在这方面有点本事,所以很快就理解了。赵子称这是在“拿技术换资金”呢,用他的很多点子,教给本地富户,让他们扩大生意,从别的方面获益,换取他们给官府捐款。

这种事情,有点“拿自己的点子,换公家的好处”了,过于大公无私,但严格来说也没问题。尤其大宋并不存在“专利法”,一个想到新点子的人,也只能靠着下手快先赚一笔,没法长期垄断的。如果有改善民生点子的人又恰好是个官员,拿出来跟富商分享,换取富商的支持,也很正常。

但他出于职责,还是得稍微问几句,赵县丞究竟是帮着出了哪些点子,让他们认为值得拿出万贯家财力挺。他可以不问技术细节,但也得大致了解一下,才好对上面有个交代,也好帮赵子称堵别人的嘴。

邓岳也明白这个道理,便没有瞒他:“小侯爷在东京时,不就帮将作监的人改良了木种植之法么,还掌握了白迭子摘星的秘法,能够令其增产。

后来,小侯爷钻研此道,推而广之,又发现了好几种触类旁通的妙法,可以让更多作物增产。我们慕容家在本地也有良田千顷,都用上改良后的法子,获益巨大。虽然现在还没到收获的季节,但我家少主愿意提前表示感恩,就支持了一笔摊派。”

邓岳见陆渐还想了解更多细节,就希望实地看一下,但邓岳却告诉他,如今已经入冬,季节不对,要看也只能看到些已经收获过了的残藤枯蔓。

陆渐也只好退求其次,跟着邓岳去了一趟慕容家的田庄大致看了一下。主要还得从邓岳的转述中,了解赵子称想到的那些妙法。

据说,赵子称是从“摘星后收成就能增加”这一观察,推而广之,发现葫芦、胡瓜之类的藤蔓作物,也能如此,也能靠“掐尖打蔓”来减少茎秆耗费土壤肥力、让作物的养分充分集中在结果上。

陆渐亲眼看着慕容家田庄里那一堆堆已经摘完果子后枯萎的藤蔓,若有所思之后,倒也愿意相信这种说法是真的。

因为早在汉唐之时,古人就已经知道种冬瓜需要掐尖打蔓,冬瓜才能结得更大,这是《汜胜之书》和《四民月令》里就有记载的。

只是古人不会触类旁通,也没有植物分类学的概念,不会把冬瓜的经验移植到胡瓜、葫芦之类作物上,而后者当中尤其胡瓜并非中土原本所产,是后来传入的。

民间或许有人这么干过,但却没有士大夫将其系统总结成经验、并且查漏补缺进一步扩展推广,农书上也就没有记载。

相比之下,赵子称到任后,仅仅了几天工夫,用后世生物学经验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就轻易找出了好多可以改进的点,“劝课农桑”,做出了政绩,先从本地巨富大户入手,让他们在各自的田庄里推广新技术以增产。

这些植物的种植技术改良,虽然千头万绪,但核心原理都是一条,那就是类似于的顶端优势,把长得太快太浪费养分的芽尖掐了,营养省给果实用。

似乎为了证明赵县丞是真的在短时间内就为民办事了,邓岳还拿出几个长得特别大的葫芦和胡瓜招待陆渐尝尝鲜。

葫芦得炒菜做熟了才能吃,胡瓜却是能直接生吃的,陆渐吃了一根,立刻就相信了。

不管怎么说,慕容家庄园里种出来的果子,似乎比市面上看到的都要大。

光凭果实更大这一点,就足够让拥有千顷良田的富户相信赵县丞是在为他们好,相信跟着赵县丞干的前途了。

千万别小看这点进步,如果能找到些更大的农作物收获物,都能献上去当祥瑞了。

在古代,果实长得比正常尺寸异乎寻常地大,本就是一项劝课农桑的重要政绩。尤其当今皇帝还是个喜欢崇道、喜欢祥瑞和图谶的。

陆渐觉得他已经能理解那些富户踊跃响应的动机了,但他还是发现了一些别的问题,那就是慕容家得到这些提点,应该是数月之前的事了,也就是至少秋收之前两个月。

如果是赵子称上任后才开始鼓捣这些东西,以农作物的生长速度,根本来不及看到成果。

他提出了这个疑问,而邓岳也立刻爽快承认了:“确实是数月之前,当时小侯爷还在东京候缺,但他在将作监跟同僚切磋,偶有心得,便会写信回来。我家主母也很信任他,凡是他的指点,都有让佃户尝试。”

陆渐:“那其他愿意募捐、借款的富户,又是什么情况?他们也是数月之前、赵县丞还未上任时,便提前得其恩惠了不成?”

如果是那样的话,倒是挺犯忌讳的,你赵子称还不是苏州官员时,就这般卖好收买人心,算是什么意思?

最新小说: 如是说(先婚) 据说秦始皇是个女儿控来着 虚拟帝国从游戏开始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年代:四合院里的手艺人 隋唐上将军 七夕天后演唱会:分手快乐 成人礼(万人迷) 先来后到(1v2) 扶贫综艺下乡,我的才华藏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