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库 > 都市言情 > 朕才是宋世祖 > 第71章 暗中练兵,备战方腊

第71章 暗中练兵,备战方腊(1 / 2)

第71章 暗中练兵,备战方腊

吏部下发的、任命赵子称为姑苏知县的文书,最终在三月初九这天送到了苏州。

与此一起送到的,还有平调原本的李知县去外地、升半级当通判的任命。

苏州是最富庶的上等州府,苏州的首县知县,调到稍微偏一点的州府当通判,其实也不算升职,所以并不需要李知县去年有多大的政绩。

任命送到时,李知县本人正在县衙内办公,所以他比赵子称先得到消息。李知县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惋惜,而是松了口气。

过去小半年,他明显感觉到苏州的氛围稍稍有点不对劲,某些领域的施政政绩虽然很好,徭役,劝课农桑,地方安堵,似乎都有所改善,但官场上的人际关系,却越来越微妙紧张。

赵子称和耿介不屈、反对石纲的魏通判越走越近,有可能会得罪朱勔的苗头,已经渐渐显露最初的萌芽。

虽然朱勔还没有明显忌惮赵子称,但那也只是因为政绩的蛋糕越做越大、各方都能分润到好处,所以掩盖了矛盾。以朱勔的地位,他也还没觉得赵子称有可能威胁到他,根本不屑于注意。

毕竟赵子称劝课农桑的成绩、献上去的祥瑞都是实打实的。朱勔掌握着石纲,也掌握了给皇帝进贡祥瑞的渠道,赵子称在献上政绩的时候,朱勔也间接讨了皇帝的欢欣。

这些情况,李知县都是看在眼里的,这种附郭县的知县实在是太难当了,他不想卷入这些权力斗争。

如今,总算是彻底松了口气。

“你们赶紧去找赵县丞回来,把吏部的任命转告他,让他尽快来跟本官交割。”李知县拿着吏部的文书,便吩咐县衙的属吏尽快转达。

几个县衙小吏立刻骑上快马,出城去找据说正在城外劝课农桑、视察工作的赵子称。

……

县吏们寻找赵子称的时候,他正在县城西郊的太湖边,打着劝课农桑、视察春耕的旗号夹带私货呢。

眼前数以千顷计的湖边圩田,正是赵子称去年募集杨志所部士兵和一部分民夫、结合新式工具和水泥,忙活了一整个冬天所取得的成果。

因为是挖掘太湖淤泥堆砌而成的新田,所以土壤肥力非常充足,跟其他开荒新得的土地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这种湖泥田第一年耕种就可以取得大丰收,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总计一千多顷的新田,一部分种了水稻,一部分过于低湿无法排水的田块,则改种了芋头。

种水稻之前,因为水稻需要育秧、插秧,前期并不占用大田,所以还能再组织人手见缝插针补种一季茭白或别的快速生长型水生蔬菜。

有些土质实在松软、需要植物根系固定圩岸的地方,则趁着冬天的时候,用扦插法移栽了一些桑树苗或是果树苗过来。

这些新开发出来的圩田,有七成是作为官圩,成为了政府掌控的土地。还有三成相对零碎的地块,则是作为补偿给去年冬天捐资摊派了的富户们,成为他们的私圩,报答他们出钱出粮的贡献,赵子称也严格依法办事,给他们都发放了新的田契。

只给出资富商三成的分配比例,这个数据在往年来看,是比较低的。往年遇到这种官府完全不出钱、只组织的修圩模式,出钱的富户们至少要拿一半,否则别人根本就懒得响应政府号召。

但去年的情况却非常特殊,哪怕赵子称最后给了三成、富户们也都答应了,并且上报魏通判核准。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赵子称投入了新式施工工具和水泥的使用,让施工成本大大降低。富户们了同样的钱粮,新造的圩田面积却比往年多得多。

在总的蛋糕尺寸做大了的前提下,蛋糕的分配冲突也就没那么激烈了,富户们也就默认了官府占七成官圩。

最终官圩的面积约在八百多顷,民圩约四百顷。那些民圩里,慕容家的庄园又占掉了二百顷,谁让慕容家去年捐钱摊派最多,第一个不遗余力共襄盛举呢。

赵子称和慕容家的幕后交易,至今也还没曝光,只是双方私下里的君子协定,所以也不存在任何不法的利益输送。赵子称在这方面非常听父亲的劝,他决定,在自己担任姑苏县的县丞、乃至知县期间,绝不与属地望族的女子成婚。

反正他现在也才十八岁,又不急,等将来调任外地后再说也不迟。

不过,或许有人会好奇:不是说赵子称眼下正打着“劝课农桑”的旗号夹带私货么?怎么就看他在种田了?私货呢?

别急,有的,私货肯定是有的。

自从去年冬天的农闲徭役期结束后,赵子称却继续拿出钱粮,依然补贴杨志那一营的士兵。并且把经过去年冬天艰苦作业筛选出来的五百民夫,也暗中转为长期雇佣。

雇佣的名义,是新围垦的圩田还需要整治,需要抢农时抢种,一时雇佣不到佃户,所以让士兵们参与屯田。

但实际上么,赵子称已经通过别的渠道,尤其是通过慕容家找佃户,找到足够的人种地了。

杨志就只用带着那一千人,进行专业的军事操练。因为官圩主要位于一大片太湖岸边、原本是湿地沼泽的所在,周边开发度比较低,因此比较隐秘。

官圩对岸不远处,大约数里水面之外,还有几座位于太湖上的小岛。原本都是去年被赵子称搞死的那个“海沙帮帮主”、水贼石生的水寨所在。去年就是石生和应奉局的段明勾结,想要弄沉石纲船、劫取黄裳的《万寿道藏心得》。

这就等于是赵子称把原本贼人控制的荒废湖岸和湖中小岛开发利用起来了,因为这地方原本没有别的官府力量,赵子称在这块小根据地上也就能做很多手脚,短暂在此培养自己的私人势力,藏上半年都不会暴露。

杨志等人控制的一千名暗中听命于赵子称的精兵,就是将来他扛住方腊之乱的关键底气所在。

赵子称知道方腊造反已越来越近,所以也经常抽时间亲自视察部队、甚至亲自点拨部队的操练。

……

“强调了多少次了?狼筅手要擅用腰力,腰马合一巧集全身劲力,才能让狼筅进退自如,这般光靠臂力,怎么可能使运周全那么长的狼筅?你们不要学鲁都头的招式!鲁都头是天生神力!”

“冲山林的时候,前面有坡隔开地形,刀盾手就要提前往两侧挤、护住两翼。狼筅手和长枪手也不能犹豫,趁着刀盾手挤出道路的时机,尽快冲过去重新扎稳阵脚、不要在崎岖不能成阵的地方多停留!”

“这便是在地形崎岖之处,鸳鸯阵临时变三才阵之法!要注意号令,观旗鼓、听哨音,每一种变阵号令要反复牢记在心!再有反应迟缓者罚半日军饷!”

此时此刻,赵子称正在太湖边、原本海沙帮石生留下的水寨里,打着劝课农桑的旗号,亲自指点那一千士兵按新方法训练。

士兵们表现不好,或是教头的要求和理解不到位,赵子称也会亲自指出来。

没错,他教导的新战术,就是后来戚继光《纪效新书》里的鸳鸯阵。

这也没什么可意外的,鸳鸯阵本来就是山地战的强势战法,而宋朝武备松弛,原本宋军掌握的那些所谓狗屁倒灶阵法,没一个能适合这种环境的。

宋朝原本那些“枢密院阵图”,赵子称在稍稍了解之后,简直都不忍吐槽,直接就当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赵子称既然知道自己第一阶段要对付的敌人是方腊,而方腊出自婺州周边、后世浙赣皖交界的山区,赵子称要想在方腊之战中出力建功,当然要苦练山地战。

整个练兵的过程还是很艰辛的,士兵们一开始连军令都不熟,也不会听看调整后的旗鼓,为了令行禁止,为了在混乱的战场上传达有效的命令,为了士兵们的配合,每一步都了赵子称不少精力去设计。

而具体的操练当中,杨志的严格要求,鲁达的团结士卒,最重要是林冲这个前禁军教头的战术理解,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赵子称只是提供了一个提纲挈领的东西,后续具体都是这三人分工慢慢磨出来的。

经过近半年的循序渐进,如今这一千人总算是做到了相对进退自如,只是在各种武器的操练使用配合上还有点瑕疵,但再有几个月的时间,绝对可以搞定。

有了一千精兵作为种子之后,将来再复制式扩军,就没那么辛苦了。

赵子称在亲自点拨了一番后,林冲也都把他的要求一一记录下来,并且跟自己之前的操练教案结合,略微做出调整。

“小侯爷真是文武全才,无所不知。末将长居北方,习惯了平原战阵,没想到在这山林之间、长枪不便之处,改用鸳鸯阵后,就能把长枪的劣势完全弥补,甚至连更长更笨拙的狼筅都能得到发挥。

刚才对狼筅招式的总结,也确实比末将之前教的办法好得多,力气小一些的士兵也能使运得更好了。”

赵子称淡然一笑:“这不怪你们,你们都是武艺高强、艺业大成多年的人,构想练兵之法时,自然容易忽视普通士卒的臂力限制。林兄原先设想的狼筅招式,在高手手中,威力肯定能更大数倍,只可惜,普通人根本发挥不出来。”

一个武艺高强的人,未必会是一个好的教练。

林冲的枪法乃至其他长兵器武艺都非常超群,但他也容易因此难以想象初学者和力气小的人的痛苦,他已经枪法大成太多年了。

赵子称却正好相反,他很理解武艺初学者的痛苦,因为他自己习武也才刚刚一周年而已。一年前的他,根本毫无武艺可言,先练了半年慕容家的家传基本功,后来又循序渐进掺杂着练了半年《万寿道藏心得》里的基本功,才能有今日那一点点微末的成就。

此时众士卒们刚刚完成了一个阶段的训练,都在那儿坐地休息,赵子称和林冲闲聊练兵法门,杨志和鲁达也都围了过来看。连负责操练水兵的李俊,也偷空过来观望。

众人如今对赵子称早已是彻底心服口服,绝无二话。听赵子称言语自谦,大伙也不答应起来,纷纷表示:

“小侯爷太谦了,武艺进展这般神速,洒家都是羡慕得很,当年洒家练了三五年,都不得这一年的精进。”

“今日有闲,不如再切磋切磋。”

鲁达等人议论纷纷,赵子称听了,也有些技痒,最近因为春耕农忙,他经常视察,虽然每天还有勤练,但过年后就没跟人切磋了。

最新小说: 如是说(先婚) 据说秦始皇是个女儿控来着 虚拟帝国从游戏开始 我和她们穿越到北宋 年代:四合院里的手艺人 隋唐上将军 七夕天后演唱会:分手快乐 成人礼(万人迷) 先来后到(1v2) 扶贫综艺下乡,我的才华藏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