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库 > 都市言情 > 朕才是宋世祖 > 第5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第5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1 / 2)

第5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赵子称安抚完众人,天色也已经全黑了。

毕竟他们找到沉船就已是下午申时,又忙活了那么久。

所以今晚只能在湖面上过夜,先把准备工作都做完、把所有要绑的浮桶和绞索都固定好。

明日天亮才能完成最后的打捞收尾、然后拖运回港。

朱勔那边,今晚肯定要连夜审问段明,但这就不是赵子称关心的了。

“刚穿过来就遇到那么多事,这一天还真够长的,但愿一切尽快过去吧。”

在太湖里洗了一把后,赵子称躺在船舱里胡思乱想,很快就沉沉睡去。

次日一早,天色微亮,水手们就开始忙活,赵子称是被拖拽绞索的号子声吵醒的。

他揉着惺忪的睡眼,打开舷窗看了一眼天色,估摸着才五更天。

木船上不方便生火,他已经两天没吃热食了。

草草洗漱了一把,赵子称正要从行囊里找干粮充饥,就听到一阵敲门声。

打开舱门,只见慕容言站在门外,递给他两个干菜肉饼:“朱勔又让人来找你了。”

赵子称一愣,随后意识到,可能是朱勔昨晚连夜提审段明有眉目了。

“唉,树欲静而风不止。这种应奉局的家丑,真是不想掺和。”他无奈地叹了口气,狠狠咬了一口饼子。

饼是死面做的,类似于后世的火烧,非常硬。

“都是小弟连累了赵兄。”慕容言颇有些愧疚。

“说这些作甚,此番虽惹了些事,但也结识了贤弟和杨制使,不亏。”

赵子称豁达地拍了拍他肩膀,就转身跟着朱勔的亲兵走了。

经过昨天一天的历练,赵子称已经有些适应这个时代,心态也稍有转变。

他不再像刚穿过来时那么谨小慎微、明哲保身,反而多了一分担当。

或许,人从纯法治社会穿越回人情社会,多多少少都会有点变化吧。

……

一盏茶之后,朱勔的船上。

时隔一夜,朱勔看上去稍有些憔悴和颓废。

他翘着腿斜坐在长榻上,面前的案头堆着些卷宗,似乎是供词。

见到赵子称,朱勔也不起身,只是随手指了指那些卷宗。

赵子称不想惹麻烦,拱了拱手后就静静站着,假装没看懂对方的暗示。

朱勔一愣,这才清了清嗓子,吩咐道:“让你看就看。你也算个人才,又能通过太学舍试。只要肯好好做事,有本官提携,还怕不能飞黄腾达?”

赵子称心中一凛,朱勔这是挑明要招揽自己了。

莫非是因为自己知道的太多了?所以想拉进同一个圈子?

赵子称当然知道乱世将近,时间紧迫,自己必须尽快建立班底和势力。他也知道,朱勔有这个实力让自己快速升迁。但朱勔的名声太臭,赵子称肯定不能和对方勾结。

这个道理很容易想明白:朱勔将来会名列六贼,而且方腊之乱就是朱勔激起的。自己要是主动跟朱勔扯上关系,将来在江南就别混了,哪怕自己是“宋室宗亲”也不好使。

这就好比你要是穿越到董卓之乱前的东汉、夺舍到刘备身上。

哪怕你知道天下即将大乱、刘备必须尽快升官建立势力,才能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中赢得一个高起点。

但你依然不能去找十常侍买官,甚至不能明着找汉灵帝买官。不然名望就臭了,将来的号召力也会荡然无存。

今之六贼,犹昔之十常侍,能躲远点就躲远点。

但眼下这种环境,朱勔势大,人为刀俎,赵子称肯定得注意拒绝的方式方法,不能直来直去触怒对方。

“怎么办?要是直接拒绝,只怕会惹得他恼羞成怒……而且我已经知道一些关于段明的蛛丝马迹了,朱勔肯定不希望家丑外扬。”赵子称心念急转,手心也不由捏了一把汗。

朱勔原本都没当回事,觉得只要自己正式出言招揽,这种穷书生还不是纳头便拜?哪怕他姓赵又如何?

此刻发现赵子称迟迟不语、神色有异,朱勔这才拉下脸来:“怎么?你还不识抬举?”

赵子称被这句逼问所迫,忽然福至心灵,想到一策,立刻拱手道:

“并非学生不愿为相公出力,只是学生身份敏感,作为宗室不宜结交朝臣。按例,我哪怕被朝廷授了官,也该是个闲散孤臣。”

朱勔听了这个解释,才收起怒气,反而大笑道:

“原来是担心这个,倒是个谨慎之人,不过你也是多虑了——连你都能想到的,本官会想不到?

你不过是太祖之后,又非太宗之后,连朝廷都不拿你当回事,有什么好怕的?

再说,本官提携你,自然有办法不让外人看出端倪。只要你用心做事,还怕朝廷找不到堂堂正正的升官借口?”

赵子称静静地听着,表情恭敬,内心则飞速地把朱勔的说辞盘算了一番。

朱勔说的,也有一定道理。宋朝对于宗室的提防,本就弱于其他朝代,毕竟都允许宗室参加考试了。

而且过去这百余年来,朝廷主要是提防赵光义一脉的后人,因为这一脉离皇权更近,篡逆的威胁更大。至于赵匡胤后人,其实已经极度边缘了。

包括北宋时要求宗室子弟常住在汴京城内、天子脚下,便于管理,这一点其实也主要针对赵光义后人,所以赵子称的老家才能在秀州。

这也导致历史上后来靖康之耻、汴梁城破时,赵光义后裔几乎全被金国抓走,只有一个赵构机缘巧合逃到南方。

而赵构被金兀术吓成阉人后,只能从太祖后裔里选远房堂侄过继为太子,也是因为太宗系团灭了,而太祖系却散播各地。

而朱勔既然注意到了这点,又愿意在“公事公办”的范围内提携他,明面上并不额外照顾开小灶。这种程度的关联,也就不至于坏了赵子称的名声。

当然了,在北宋后期那烂透了的官场环境下,“有功不赏,有能不升”才是常态。

多少有志之士,有才之人,立了功献了策,照样没法升迁,只能靠塞钱拉关系。

所以对方肯给你一个“公事公办”的机会、让你能凭借功劳政绩公平升迁,其实理论上来说,已经算是施恩了。

赵子称只是不想被朱勔拖累坏了名声,不代表他喜欢穿小鞋。既然对方也愿意注意“朝臣不得结交宗室”的影响,不要求自己公然站队,那么暂时口头上再虚与委蛇一下,也不是不可以。

“多谢相公体谅,只要有机会,学生自然会为朝廷尽忠。”赵子称便点到即止地表了个态,一点也不落把柄。

他口口声声扣着“朝廷”二字不松口,内心只当是学关羽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了。

考虑到他敏感的宗室身份,朱勔也就没计较他的说辞,只当对方是胆小怕事。

朱勔自以为收服了赵子称,也就肯跟他说些隐秘之事,于是他就再次把提审段明的卷宗往前一推,示意赵子称先读一遍:

最新小说: 道长快到钱包里来 夏天开始的初恋 重生后再也不当破碎的他 乒乓:超级全满贯 吃瓜心声泄漏后被团宠了[快穿] 别装,你就是喜欢我 少将军滚远点 来自末日 咒禁之王 1987我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