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什么?大明的王爷造反了?
于是乎,在众人迫切的目光下,朱慈烺终于开口了。
“本宫大致知晓倪大人在担忧什么。”
“倪大人所忧,无非是害怕皇权失去制约,可能致使大明的经济体系再度崩溃。”
“或者直白点说,万一将来大明出个昏君,为了敛财不择手段,大肆印制大明宝钞。”
“然后又不允许百姓利用大明宝钞兑换金银,最终导致经济再度崩盘,是也不是?”
倪元璐没想到朱慈烺一语道破自己心中所想,心中当下便是一惊。
不过很快他还是反应了过来,然后昂着头说道:
“太子殿下所言极是,臣担忧的正是此事,所以臣坚决不同意大明皇家银行归皇帝管理。”
“若太子殿下执意如此,那就请先杀了臣,反正臣宁死也不答应。”
这话一出口,现场的气氛瞬间再次变的凝重,其他几位大臣的脸色也是十分难看。
君臣相争、又互不相让,今天这事儿怕是没那么好了解的了。
而且这种事情其他人也不好插手。
就连崇祯这会儿也不再说话,而是一脸的若有所思,似乎也在思考着朱慈烺刚才的那些话。
与此同时,朱慈烺似乎也在考虑着什么,片刻之后他继续说道:
“倪大人所言不无道理,既然如此,不如重新成立一个单独的衙门,专门负责宝钞的印制发行以及金银兑换事宜。”
“这个衙门的名字不变,依旧叫大明皇家银行,不过内部官员的任用,一半由陛下钦点,另一半从户部官员中选拔。”
“倪大人,你觉得这个安排如何?”
倪元璐听到这话,整个人顿时就愣住了,似乎没有想到朱慈烺竟会如此轻易的做出让步。
要知道他刚才可是真的做好了以死相谏的准备,结果还没行动呢,事情就有了转机!
而且细细一想,让户部拥有大明皇家银行一半的人事权应该是他能争取到的最大权利了。
想到这里,倪元璐赶忙俯身下拜。
“若是如此,臣便同意了!”
与此同时,一旁的崇祯却是愣住了。
因为这跟之前说好的不一样啊!
之前不是说了大明皇家银行直接归属皇帝管理吗?怎么这会儿又分给了户部一半的权利?
其他大臣也是有点懵逼,只觉得朱慈烺今天似乎有点太好说话了。
可突然就在这时,倪元璐突然好似想起了什么,脸色瞬间大便,心中暗叫一声道:
不好,中计了!
再次抬头看向朱慈烺时,倪元璐就看到了朱慈烺那张饱含深意的笑脸!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倪元璐哪还有不明白的?
朱慈烺这一招看似退让,实则是以退为进啊!
虽然表面上说大明皇家银行户部也有一半的人事权,但这并不代表户部可以掌握或者管理大明皇家银行啊!
等那些户部的官员进入了大明皇家银行,他这个户部尚书还能管得了他们吗?
到时候还不是皇帝自己说了算!
毕竟户部尚书再大,怎么大的过皇帝?
合着他争取了半天,就只是争取了个给大明皇家银行输送人才的权利?
实际上,倪元璐想的没错,朱慈烺玩的确实是以退为进!
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是分给了户部一半的权利,但户部的那些官员们一旦来到大明皇家银行任职,那他们还算是户部的官员吗?
你在挂着皇家头衔下的衙门任职、顶头上司就是当今皇帝,你说你是谁的官员?
到时候你又听谁的?
答案显而易见!
紧接着,乾清宫殿内的其他大臣们也都先后回过神来,一瞬间脸色都变得极为精彩。
虽然他们之中有很多人已经领教过了朱慈烺的本事,但还是有少数人并不了解朱慈烺的本事。
所以面对这一幕的时候,他们心中只感到了深深的震撼!
这位年轻的太子爷明明只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却用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把倪元璐这个官场老将都给忽悠了。
甚至不只是倪元璐,就连他们刚刚也都被忽悠了。
他要是长大的话,鬼知道这大明官场会变成什么样子?
与此同时,回过神来的倪元璐这下可犯了难。
他知道自己是被朱慈烺给忽悠了,这才莫名其妙答应了他刚才所谓的安排。
可话已出口,哪里有收回的道理?
而且这话还是当着皇帝、太子、以及内阁和其他诸位大臣说出去的。
更何况从表面来看,朱慈烺都已做出让步,他若还不依不饶,于情于理都是说不通的。
一时间,倪元璐的脸色变得极为难看,红一阵白一阵的,居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他算是被这位足智多谋的太子爷折腾得没了脾气。
崇祯虽然是最后一个反应过来的,但却也是最高兴的!
他就知道朱慈烺肯定不会让他失望,果然只是一招以退为进,就让倪元璐这个户部尚书无话可说,只能乖乖认栽!
为了防止接下来的再出现什么变故,崇祯决定趁热打铁,尽快将此事确定下来。
于是乎,崇祯随即赶忙开口道:
“朕觉得太子这个建议极为妥当,而且倪爱卿这个户部尚书都同意了,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说着,他的目光陡然转向内阁首辅薛国观。
薛国观被崇祯这突如其来的目光一盯瞬间有些发懵,但很快还是反应的过来,于是赶忙拱手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这个办法可行,臣万分赞同!”
开玩笑,这个时候不站出来支持崇祯和朱慈烺,那他这个大明第一狗腿子算是白当了!
其他几位内阁大臣见首辅都这么表态了,哪里还敢有异议?
纷纷附和道:
“臣等也觉得此方法可行。”
紧接着,一直默默站在一旁、全程打酱油的英国公也赶忙站了出来跟着说道:
“回禀陛下、太子殿下,臣亦认为此法可行。”
说实话,直到现在英国公都没弄清楚自己到底来这儿干啥的。
因为在刚才的整个过程中,他几乎没说上几句话,净忙着磕头行礼了,心里还一直担惊受怕。
早知道如此煎熬,这一趟他真不想来。
可身为臣子,皇命难违,来与不来根本由不得他,心中别提多郁闷了。
不过好在事情还算是顺利的结束了。
眼看着众人纷纷点头同意了这件事情,身为户部尚书的倪元璐心中纵使万般无奈,也只能暗自长叹了一口气。
他心里清楚,事到如今已经无力回天了。
见到众人如此,朱慈烺的嘴角这才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
小样!本宫还拿捏不了你们了?
就这样,关于大明皇家银行的成立,以及新版大明宝钞、大明银币推行等一系列重大事宜终于算是尘埃落定了。
然后只需寻得一处合适之地修建大明皇家银行,大明货币改革的计划便可正式拉开帷幕了!
而大明皇家银行的所有权利,最终还是由朱慈烺一手掌握!
接下来的几日,京城的天空仿佛被一块巨大的阴霾所笼罩,厚重的云层沉甸甸地压着,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重大变革。
在这种略显压抑的氛围之中,户部与内阁再度就货币改革展开了商议。
经过多番权衡利弊,最终敲定旧版大明宝钞兑换新版宝钞的比例为八十文。
这也就是说一贯面值的旧版大明宝钞,可以兑换八十文新版大明宝钞。
并且兑换规则仅仅只限定于宝钞之间,旧版大明宝钞只能用于兑换新版大明宝钞。
若有人想用兑换之后的新版大明宝钞兑换大明金币或者大明银币,就必须前往其他窗口办理。
简单来说,朱慈烺差不多算是直接复制了后世银行的运行模式,就连各种窗口也都一模一样。
与此同时,税收工作也在各地紧锣密鼓地开展着。
甚至在不少地方,连藩王、郡王的税都成功收上来了。
随着朝廷大军如钢铁洪流般压境,那些几百年来从来没交过税的藩王们如今也都乖乖就范了。
毕竟他们也看得出来,朝廷这次不是跟他们闹着玩的。
最开始的时候,一些藩王自恃出身珍贵,根本不把税收之事放在眼里,即便朝廷派了军队前来收缴欠税,他们也是爱搭不理。
在他们眼中,自己身为皇室血脉,天生就享有特权,交税关他们屁事?
但前去收税的军队与锦衣卫可不吃这一套,因为按照朱慈烺之前的交代,不管是藩王还是郡王也都是需要交税和补税的。
可毕竟这些人都是大明宗室,他们不能直接动手。
把他们押回京城倒是可以,在这一来一回实在是太麻烦了,而且他们也都知道,崇祯和朱慈烺根本不希望看到这些藩王郡王。
所以一堆人凑在一起一阵商议,最终还真让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对付这些藩王们!
而且这个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先抓几个带头抗税的皇亲国戚,然后直接把他们被押至藩王府的门口。
就在这里对他们施以极刑!
什么砍头、腰斩、车裂轮番上阵。
藩王们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只要不是白痴,就知道这税是非交不可了。
虽然他们知道即便他们真的抗税,这群官兵也不敢拿他们怎么样,最多就是将他们押解回京交由崇祯处置。
但这才是他们最恐惧的事情!
虽说此时已经到了明末,但崇祯对于藩王的掌控力还是非常强的。
再加上之前的辽东大胜,崇祯在这些藩王心中更是威严难犯。
现在的崇祯若想处死一个藩王,也不过是一道圣旨的事。
想明白了这件事情之后,这些大明藩王哪里还敢再继续抗税?
就这样,藩王的税也顺利征收了。
总体而言,如今一切的事情似乎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着。
眼下的大明就像那一直被阴霾笼罩的天空,隐隐有了一丝放晴的迹象。
不过当然,糟心的事情还是有一些的。
比如河南那边的事情。
近段时间,朱慈烺每隔几天就会收到来自河南的密信。
信中无一不是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在河南的恶行。
他们带着农民军在河南到处攻城夺寨、烧杀抢掠,所到之处,村庄化为废墟,百姓流离失所,把河南搅得鸡犬不宁。
河南境内的藩王、郡王等宗室,几乎被李自成屠戮殆尽。
据锦衣卫估算,死在李自成手中的朱姓王爷、郡王和其他宗室至少有数千人之多。
不过在看到这些密报之时,朱慈烺内心却是波澜不惊,甚至还有些暗自庆幸。
毕竟众所周知,后世对于明朝的宗室一直都不怎么看好,甚至还有“全民养猪”的说法。
他们数量众多,又不从事工作和生产,只是依靠朝廷耗费大量钱粮赡养,着实是惹人嫌恶。
再者朱慈烺身为穿越者,脑海中有着后世的认知,自然对这些平日里养尊处优、无所事事的宗室更加厌恶了。
所以在他看来,李自成要是能把河南的藩王和其他宗室子弟杀干净,反倒是帮他解决了一大难题。
等到日后打败李自成,河南便能一片清净了,到时候也无需再为安置众多藩王而头疼。
朱慈烺甚至还想过故意把李自成赶到别的地方,让他去屠杀其他地方的藩王和宗室子弟。
毕竟也就李自成能下这个狠手了。
这些藩王郡王之类的若落到朱慈烺手里,朱慈烺还真不好处置。
不过当然,这种事情朱慈烺最多也就想想而已了。
毕竟但凡李自成所过之处,遭殃的不止是那些藩王宗室,还有普通百姓。
虽说朱慈烺原本的计划是先打赢松锦之战,然后再对李自成动手,但事情根本没想象中那么简单。
松锦之战虽已获胜,可获胜后还是需派驻大量兵马驻守辽东。
其次,九边的边军以及京营的士兵历经了这场战事也都已经疲惫不堪,最起码需要休整数月才行。
加之眼下大明气候异常,基本上北方十月份左右便会下雪,这就意味着即便真想攻打李自成,也只能推迟到明年了。
虽然多少有些遗憾,不过这对朱慈烺来说倒也并非坏事。
因为在此期间,他完全做一些别的事情。
比如收缴天下士绅豪强以及藩王的欠税。
再比如改革一下大明的货币。
而这两样,其实也都是再为打败李自成而做准备!
毕竟说白了,战争就是在烧钱,只要钱粮充足,何愁打不败李自成?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朱慈烺只盼着王微的蒸汽锻压机能够早日批量生产出来。
一旦这批蒸汽锻压机完工,便可正式着手推进货币改革了,这才是当下的重中之重!
只要大明的货币改革成功,将为大明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也会为后续战事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到时候不管是打李自成、还是打建奴、亦或者是打小日子,大明都有源源不断的钱粮支持!
就在朱慈烺满心期待着改革大明货币之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却是悄然发生了.
这一天,京城十里之外,一群衣衫褴褛的灾民正朝着京城方向行进。
不远处的一队官兵原本正在此地巡逻,见状立刻迎了上去。
为首的军官名叫刘大江,在京营中担任着巡防的职位。
刘大江先是打量了一下眼前这群灾民,然后这才指着京城的方向说道:
“往前再走五里,那边有吃的东西,吃完之后,会有人带你们去指定的地方。”
此前,三十万灾民已陆续转移至辽东,但考虑到之后可能还会有灾民前来京城求生,所以朱慈烺并未停止之前制定的救助举措。
并且下了命令,让户部依旧按之前的流程接纳灾民。
待其修养一段时间后再送往辽东安置。
本来巡逻的刘大江也只是出于好心提醒,然而他话音刚落,眼前这群看似灾民的人群中便有人愤懑地骂道:
“狗东西,你把我们当什么了?我们可不是灾民!”
只见这说话之人满脸怒容,好似要将眼前的刘大江生吞活剥一般。
与此同时,眼看着这群灾民之中居然有人敢骂自己,刘大江顿时火冒三丈,抄起马鞭就抽了过去。
不得不说,他还从未见过如此嚣张的灾民。
自己好心指路,让他们去吃东西,他们不感恩到也罢了,居然还敢辱骂他,这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啊!
这口气他哪里忍得了?
紧接着,只听“啪”的一声响,鞭子瞬间就抽了过去,一下子就抽在了刚才说话的那人身上。
直接就在那人身上鞭打出了一条长长的血痕。
“啊!!!”
那人顿时忍不住惨叫起来,双手捂着被抽打的部位痛苦地呻吟着。
其他灾民见状,情绪瞬间激动起来。
只见他们的眼神中燃烧着怒火,然后竟朝着这支巡逻的小队冲了过来。
这下子,就连刚才一直在一旁看着没有动手的士兵们都紧张了起来。
因为他们还是头一回遇到这般“勇猛”的灾民,居然想要直接和他们这些官兵动手!
一时间,在场的士兵们立刻将手摸向了腰间的长刀,仿佛下一刻就要动手!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愤怒的声音骤然响起。
“住手!你们这群蠢货到底明不明白你们是在干什么?”
伴随着这个声音响起,众人纷纷停下了脚步,就连之前被打伤的人也都不敢再呻吟了。
刘大江定睛一看,发现说话的是一个年约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
只见这人虽穿着破旧衣衫,可整个人却是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高贵气质,显然不是普通人。
再看看其他人,一个个虽说也是衣衫褴褛,但身上的气质也不是普通人该有的。
这下子,刘大江有些懵了,因为他实在搞不懂眼前这些人到底是什么身份?
就在他对眼前这群灾民的身份心生怀疑时,只见那中年男人再次说道:
“这位大人实在抱歉,是在下没管教好家人,这才得罪了大人,还望大人恕罪。”
“另外多谢大人刚才的指点,我们这就过去。”
说罢,中年男人径直朝着刘大江刚才所指方向走去,根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
与此同时,其他人也紧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