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姜成了卫宣公的妻,这消息传到齐僖公的耳朵里,着实让他愤怒了一阵子。这卫宣公,明明是给儿子娶妻的,怎么能自己霸占了去呢?齐国已经出了一个兄妹恋的丑闻了,这次又出了扒灰的事情,齐国真真成了天下人的笑柄了。要为此事与卫国翻脸么?闺女在人家手里,卫国也算大国,闹起来恐怕是左右没好处。宣姜嫁给太子,固然是年龄登对,但谁知道多少年后会不会成为一国之母呢;现在这个局面,不过是将未来提前了而已,稳当当的一国之母的地位啊,什么样的委屈也都盛得下了。
僖公认可了这个结果,但碍于面子,还需要向天下人作个交代,于是下了一纸诏书,宣姜、文姜终生不得回国探亲。可怜的宣姜,为了齐国牺牲了自己,齐国却还是抛弃了她。
4
未出嫁的宣姜是美貌与品德并存的女子,故而才引得众国求婚不断,也才有了“筑台纳媳”的事件。但丑闻之后,宣姜没有自刎,不但生了儿育了女,又再嫁了丈夫的另外一个儿子,从此宣姜的名字前后总跟着另外一个修辞——淫荡。
封建制度中,女子只有两种区分,要么是从一而终做贞节烈女,要么就是人尽可夫的淫女荡妇。无论这女子有怎样的不得已,舆论只从表象给结论。因此没有人看得见宣姜为两国安好所作的牺牲,也没有人关心宣姜到底真爱是谁,更没有人体谅宣姜为孩子所承受的隐忍。
试想一下,如果宣姜将内心的愤怒不甘任意妄为、昭之天下,结果又能怎么样呢?不论外界对她有何评论,不论隔着多少年,我都会对宣姜的所为钦佩不止。
吴淡如曾在电视节目中遇到一个离婚的明星,那个明星对电视节目中安排的内容有异议,她请求能不能不谈结束婚姻的经过,因为他们已经分手了,若再把故事讲一遍,人家会以为她在怨恨,还在控诉,还在炒作旧闻。
读到这些内容时,心还是禁不住一凉。虽然我不知道吴淡如笔下的明星是哪位,但我相信她这些话是发自内心的,是身在如今这个社会中有着最深体会与理解后的清醒。
怨妇一直是女人头上一环摘不掉的乌云。某女子的爱情或婚姻如果破产,再去多说一句,就容易让人冠之以怨妇的称谓。可恨的是,这个怨妇似乎极有杀伤力,不但男人对之不屑,就连女人本身也默认其讨厌之极。我就曾听过一个刚见一面就大呼嫁了一个不长进的丈夫、然后又被人家一脚踢出门槛的中年女人的满腹牢骚。我以为她是刚离婚不久,后来才得知,她已离婚长达五年之
久。五年了,对待那场不堪的婚姻的态度,仍是这样的怨恨,真的是不讨好的。
宣姜应是知性女人,她懂得进退,知道守口如瓶。很多时候,女人的一生,都是自己跟自己战斗的一生,而战斗的内容,永远以守为最佳要领。
正文新台:男人的荒唐事最终是受害的女人在埋单..
吴淡如曾在那篇文章的结尾处说,在疗伤止痛结束后,千万不要以到处投诉、呼天抢地的方式来重复宣泄愤怒,在旧恨里情绪回荡太久,常会阻挡了未来的幸福。
这应该是“聪明”女人要永远记在心头的良言了。还好的是,在现今这个社会中,离婚并不是多么不堪的人生结局,很多人今朝一别各东西,明天灿阳一身揽。因为多了选择,就多了出口。这应该是女人的万幸了。
好了伤疤忘了疼在如今也没什么大不了的,相忘江湖,只是转眼间的事了。但在古代,怨妇的数量及伤痛的等级绝对是毫不马虎的。要不然,怨妇这个词为什么能自古至今纹丝不动地占据着人们的思想领域?
宣姜无法抛“旧”恨找“新”福,她的历史使命就是安守这些伤痛,而又要坚持不喊疼,被命运一波一波地推到风浪尖上,也不能喊冤叫屈,这该需要怎样的洞透力与毅力?当面对一些是非评论时,我的心总是在想,错究竟在谁呢?一个男人的荒唐事最终却是受其害的女人在埋单。
正文终风:女人的青春在男人的耽搁中冷掉了(1)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傲,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邶风终风》
1
一本诗经,我每日读上一首,剩下的时光用来阖眼回味其中滋味。这期间,目光数次经过《终风》,真的只是经过,不带丝毫阅读的欲望,我素来不喜欢这等冷硬的题目。
偶一日,略停留,被一句“惠然肯来”所打动,安了心,读下去,竟然读出了几分柔软来。也因此明白“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的惆怅不只宋词才有。
第19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