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0 章(1 / 2)

明朝第一国师作者:鲈州鱼

第190章

小道士考科举,如果真的能中,那也是桩不亚于他自己悟道的奇迹。因此。嘉靖虽然不喜欢热闹和波折,但对这件事,他还是保持了极高的兴致。

除此之外,嘉靖也是却不过张孚敬的情面。

最初那段最艰难的时光,是张孚敬陪着嘉靖熬过来的;其后的**中,张孚敬也是不避艰险,一直奋斗在第一线。不知为嘉靖遮挡了多少风雨;临了临了,张孚敬又顶着骂名,为嘉靖清简了冗赘的机构。省出了大笔的银钱。

嘉靖登基以来,张孚敬的身影无处不在,老张致仕在即。临走前提出了这么一个不算难的要求,针对的对象又是令嘉靖非常喜爱的刘同寿,他实在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不过,若是刘同寿自己提出放弃,嘉靖也不会有什么情绪,道士和进士,虽然只差了一个字,但根本就是两种生物。

从进士变成道士还靠点谱,很多名士在晚年,都会纵情山水。出家修行的也大有人在,天台山紫阳派的开山鼻祖张伯瑞就是这样。但从道门中途转行,考科举中进士的,那就一个都没有了。

道士也识字,也读书。但他们读的是道经,跟儒家经典完全是两码事。

科举,是无数读书人的梦想,技术含量真心很高,又哪里是随便考考就能考中的?

看在嘉靖的眼中,张孚敬的提议。就是在帮他找乐子,刘同寿知难而退也没什么,正好专心帮他炼丹。虽然炼丹不比其他,是个很耗时间的项目,不过,刘同寿重修交泰殿之前,就已经在张罗这件事了,到现在,也有小半个月,应该有些眉目了吧?

若换在听到张孚敬分析之前,刘同寿肯定想也不想就拒绝,可是现在,他却又迟疑了。老师说的话没错,皇帝的性情和人心都是难以揣测的东西,站在台前指挥方遒,当然比在幕后操纵更牢靠。

谋后操纵这种事,更适合致仕之后做,为官多年的经验和累积的威望,给他们提供了这样的便利。而刘同寿却没有这样的条件,他的年纪小,谈不上什么威望,权势多半都来源于借势,一旦有个波折,辛苦构建起来的势力很容易就会被瓦解。

年前绍兴士子的表现,已经给他敲响了警钟,乌合之众可以利用,却不能依靠!

可话说回来,尽管张孚敬帮他省去了府试、乡试那些步骤,只剩下了会试最后一关,这待遇足以让天下间的,绝大多数读书人羡慕到死了,但这个机会只是看起来很美好罢了。

刘同寿当然不是文盲,不过,他离读书人的标准也是相当之遥远,四书五经?他仅仅就知道个名目,就算他不吃不睡的拼上一个月,爆人品的把这些东西都背下来,一样也没用啊!

这会儿是明朝,不是经过了焚书坑爹的辫子朝,四书五经只是经史的基础部分罢了,真正的经史,涉及的书籍量是极其庞大的。别说把书看一遍,就算只把书名列一列,再背下来,就已经是相当浩大的工程了,否则,古人干嘛要十年寒窗啊?

思来想去,刘同寿也是不得要领,于是他决定把烦恼跟朋友们共享,看看集思广益之下,会不会想出新点子来。

“你说你没办法?怎么可能?同寿,你事先没跟张阁老通过气吗?”

没等刘同寿去找,梁萧等人就自动登了门。这个消息太劲爆了,张孚敬出宫之前就递了奏疏,然后消息就不胫而走,迅速传播开来,梁萧听到消息后,又哪里按捺得住,第一时间就扯着韩、孙二人过来了。

“有过类似的提议,不过,我也没想到老师他用的是这么个法子……”刘同寿很无辜的耸耸肩,上次张孚敬说会见机行事,具体的方式和内容都没说定,这消息对他来说也挺劲爆的。

“而且梁叔你说办法……这是考科举诶,我能有什么办法?”

梁萧眼珠转了转,提示道:“办法应该还是有的,你既然能让我中举,让韩兄中状元,那……咦?莫非这道术也有医人者不自医的顾忌?”

“那能一样么?”刘同寿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你好歹是自幼苦读,韩兄、孙兄更不消说,他们早就才名动江南了。我那点评,说到底,不过是顺势而为,顶多算是个预测!我写信还得翻书呢,你倒是说说看,我怎么点评,能把自己给评成进士了?”

“咦?同寿你这样一说。好像也有道理诶。”梁萧挠挠后脑勺,读没读书,从言行中其实是可以看出来的。刘同寿平时的表现。让很多人都高估了他的文化水平,梁萧更是早就习以为常了。

“不过也没什么,这种事很容易解决的。关键是你没想到。”

“很容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梁萧身上。

最新小说: 【gb】穿进无下限R18游戏 我与魔帝互换了位面 我真的不是大佬[无限] 和亲的宗女 她只单纯的好色而已(NPH) 成了血族万人迷 战火军途:从1978开始 就要做继承人女高别给我撤回(美高np) 谁动了我的奶糖 蓄意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