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行长见势急,忙遣人哀求李如松,表示说如果明军放我一条归路,日军马上拱手奉出平壤撤走。短脚倭人遇到长腿棒子,二人比阴比心计。李如松先佯装答应,趁小西行长南撤时,他挥兵忽然追杀,又弄死几百号倭兵。
事后点算首级,明军杀敌一千有余。平壤之战,可谓大捷。
日军放弃平壤后一路狂逃,李如松部明军很快收复开城。不久,朝鲜所丧失的黄海、平安、京畿、江源四道皆由明军收复。盘据咸镜道的日军将领加藤清正见势不妙,与几路日军合兵,回守汉城。
节节胜利之际,明军轻敌,紧接下来遭受了碧蹄之战的失败。
李如松连捷连胜之余,军爷无长略,心骄气傲,再不拿日本军当盘菜。便于正月二十七挥师冒进。可巧,有误事的朝鲜人(也可能是朝奸)来报,说日本军已经弃汉城而逃。李如松信以为真,只带两千轻骑,直趋汉城驰来,准备上演一出轻衣匹马取汉城的奇剧。
岂料,一行人马行至距汉城数十里的碧蹄馆,正陷入数部日军的合围,明军仓猝应战。
李如松毕竟百战良将,倒还算镇定,指挥部下应战。倭兵围之数重,明军骑兵越杀越少。其中一金甲倭将率数百兵,把李如松本人及十余明兵紧围,情势十分危急。明军中级军官李有声冒死救援,被倭兵砍死。困窘之间,李如柏奋不顾身拍马驰前,夹击倭兵。李如梅弯弓驰射,一箭把金甲倭将射落马下,总算救出大哥李如松。“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诚不虚言。
不久,明军杨元一部及时赶到,斫重围而入,终于杀掉倭兵,但明军已经损失数千人马。
明军大部队后至,准备合力攻城。由于天气久雨,明军精甲骑兵往往陷于汉城周围稻田的泥泞中,骑行缓慢,更甭提驰骋了。日军方面,利用有利地形,背靠岳山,面临汉水,在城中联营拒守,四处遍竖飞楼,居高临下,箭炮不绝,不断有效杀伤明军士兵。
相持到阴历二月中旬,明军接报,据说有二十万倭军来援。(其实是日军奸细散布的谎言)。为此,李如松马上令杨元一部在平壤屯结,控扼大同江,连接饷道;命李如柏一部在宝山诸处连营,以为声援;查大受驻兵临津;祖承训部在开城屯军;他本人东西往来,全权指挥。不久,听说日酋平秀嘉拒守龙山仓,有粮数十万,李如松密遣查大受率敢死队突袭,一把大火点燃了龙山仓,切断了日军的粮草供应。
虽如此,自碧蹄之役创败,李如松进取之意大沮。日军方面,虽然固守汉城,但渐渐达至断粮乏食的地步,日有归意。于是,双方以沈惟敬为中间人,再议讲和。
从日本国内讲,劳师丧兵,耗费巨大,连九州大领主岛津氏内部都有人带头暴动拒绝去朝鲜当炮灰,日子很不好过。在这种情况下,主和派的小西行长加紧与沈惟敬谈判。当然,谈判桌上比不了嘴皮子,比的是真刀真枪的实力。
小西行长一失往日牛逼口气,答应沈惟敬,表示日本向大明称臣,归还汉城,并放回所俘的朝鲜王子。
于是,阴历四月十八日这天,日军忽然从汉城遁逃,李如松立刻率明军入城。进入日军所弃军营,发现本来应放粮食的大麻袋数千,用刀捅开一看,粒米皆无,全是干草。李如松大悔,如果坚持用兵,大可全歼后勤基本断绝的日本军队。
悔恨之余,李如松立遣明军渡汉江尾追日本兵,想趁其遁归之际击杀他们。但后撤的日军步步为营,严防死守,计划周密,分番迭休。由于经过碧蹄馆一役败创,明军产生畏敌心理,没敢上前与穷寇展开厮杀。最终,残余日军得以在釜山集结,联营拒守,躲过灭顶之灾。
此次追击未成,也很有可能是李如松因与宋应昌有矛盾,故意放日军逃跑。而且日军撤军前,也没有放还两位被俘朝鲜王子。最令人发指的是加藤清正一部日军,在晋州屠杀朝鲜平民六万多人,罪恶滔天。
这年底,由于明朝兵部尚书石星力主封贡议和,明朝大军撤回国内,只留刘綎一将率少部明军驻守朝鲜。言官奏劾李如松“和亲辱国”,万历帝不问,并论功加其“太子太保”。
小西行长的特使小西飞抵达北京,明廷受沈惟敬迷惑,准备册封丰臣秀吉为藩属的“日本国王”。
明朝撤军其实太早,因为釜山一地当时还有十多万日军。人家不撤军,明朝自己先撤,很无军事远见。
在此,我们还要谈谈沈惟敬在碧蹄馆战役后与小西行长的“和平”交易。
当时,沈惟敬受明朝经略宋应昌之托,给小西行长带去三个条件:撤出朝鲜并送返被俘二王子,日本向明朝上章谢罪,明廷封关白(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要注意的是,中方宋应昌仅仅提及“封”,并未言及日本有“贡”的地位,即没有立刻答应给日本经济好处。
如此中日讲和,实际上把与日本有“万世之仇”的朝鲜晾在一边。朝鲜国王苦求中方不要与日本言和,宋应昌表示日本仅为蠢蠢蕞尔之邦,大明不想与他交战过频陷得太深。
小西行长本人对中方提出的条件没多大所谓,他只想日后与中国通贡赚钱就行。于是,宋应昌派出两名中下级军官,与小西行长使人一起去名护屋的日本大本营商谈和议。日本方面,提出“大明日本和平条件”,共有七条,内容与宋应昌的条件驴唇不对马嘴,完全是各讲各的。日本条件是:1、明皇室嫁女与日本“天皇”;2、重新恢复两国勘合贸易;3、明朝割朝鲜四道给日本;4、朝鲜送王子、大臣入日本为人质;5、日本交还被俘的两个朝鲜王子;6、朝鲜立誓日后不“背叛”日本;7、大明和日本相互立誓互不侵犯。
结果,小西行长和沈惟敬两人暗中一合计,觉到明日双方根本说不到一块。于是,这两位商人后来擅作主张,两边挡驾两边瞒,对宋应昌表示说日方同意明方要求,希望明朝对丰臣秀吉封王。为此,这两个中日“友好人士”胆大心细,伪造了一份以丰臣秀吉名义写的“降表”。
明廷见此大悦,顺便把主张在朝鲜境内保留大部分军队的宋应昌撤了职,换了另外一位顾养谦为经略,一心一意议和。
第63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