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军民应有的神圣职责,这种指导和决断常常千根据地斗争有转败为胜,转
危为安的决定意义。估计华中根据地一般状况,则人力、物力、财力之动员
和消耗,并未达到华北那样的高度,华中地区之开辟较迟两年,“扫荡”不
如华北之频繁,在乡人口与入伍壮丁比例高者仅达百分之一,低者尚在百分
之一以下。根据地物力、财力之储藏尚可以征用,裁兵论者,缩小论者是于
此点缺乏调查研究的。另一面华中斗争日渐激烈,一般有紧步华北局面后尘
的趋势。某些地区如苏南、苏中、鄂豫边区差不多与华北相埒,仅天然富源
较优。另一面华中尚有强大反民主势力的存在,随时秣马厉兵,向我整装待
发,我于分散游击战外应有大规模的自卫战准备。因此我们现有实力尚在数
量上质量上均不够充分应付事变,特别在主力方面急需补充缺额,在地方武
装方面则数量发展不大,这乃是华中的实际情况。地区特点论者,并不是真
正认识这些特点,而是把这方面片面夸大,不知道华中斗争的长期性与华中
根据地的趋向是与华北基本上相同,而中央指示在基本上也是全部适用的,
此时提前注意到军力保存,人力、物力、财力的储蓄和正确配备,正有利于
长期作战。中央根据华北经验给华中的指示,正是主观的正确指导,能有力
地影响到今后斗争的客观发展前途,正是先见之明,能预见事变以防患未然。
说中央军事建设指示不适用于华中,借口华中特点,不愿实行必要的裁减,
舍不得以一部主力地方化,仅片面强调主力之扩充,忽视地方武装,或强调
地方武装重要忽视主力补充,无视敌后根据地游击性之加强和运动战之可能
减少,不深切注意到人力、物力、财力之储蓄以及主力之正确使用,这种特
点论当然与裁兵论、缩小论同陷于主观主义的泥坑之中。过去皖南特点论即
片面夸大皖南特点,否认全国工作在抗战环境中的共通性,借以拒绝执行中
央指示已遭受了历史的惩罚,这是不能再重复的教训。最后指出在地方工作
同志中一般缺乏培养主力,爱惜主力,顾全主力的观点;在正规部队的工作
同志中,缺乏对根据地人力、物力的爱惜的群众工作观点。这两种倾向不扫
第85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