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同人)金匮之谜作者:君嫮
第2章
“大人说的是,是学生考虑不周。”
“哎,包大人,展大哥是去哪儿了,怎么不和我们一块过节啊?”公孙策那惭愧的话还没说完,便被艾虎快言快语地打断。先前公孙先生感慨感慨也就罢了,可这一转眼话风又转到评论吏治上,艾虎绝不能任由话题再这么无聊下去了。
“呃,展护卫并未向本府提及要去哪里。”没有察觉到艾虎的小心思,包拯不自觉地被话头带走了,“不过既然只有一晚,想也不会多远。”
“哦”艾虎似有些失望地应了一声,忽又想起什么,“对了包大人,展大哥老家不就是常州吗?啊,他不会是回家了吧!真是的,也不请我们去他家做客……”艾虎一连串说下来,也不给人插话的机会,正说得开心,忽觉周围气氛不对,堪堪停了下来,“我,我又说错话了吗?”
公孙策叹了口气,看着连笑都一并僵在脸上的艾虎,开口道:“艾虎啊,展护卫的双亲,都已经不在了。”
“啊?”艾虎脸色一苦,“那展大哥告的什么假啊!”
几人面面相觑,虽是无话,却也都想到什么。片刻,但看公孙策敛衣起身:“大人,学生还是去寻寻展护卫吧。”
“也好。”包拯点头,欲言又止。
“哎哎哎,包大人,包大人,我也去!”话音未落,艾虎还未足长的身影便已灵巧地窜出。包拯但点头应允,也不再多言。
街道上灯火辉映,置身其中,周身都被浓浓的喜气包围,与那亭上远观自是不同——早这样多好!艾虎偷偷一乐,笑还未收拢,便对上公孙策那狐狸般细长的眉眼:“鬼丫头,想出来就直说嘛!”
“呃,呵,呵呵”被人一语点破心思,艾虎颇为尴尬地腆脸笑道,“公孙先生,您看您,说这么直白干什么。”
公孙策好气又好笑地摇摇头:“我也没打算带你,你要想玩,不妨自己逛逛,小心别走丢。”
“先生您就放心吧,您见过江湖人走丢的吗?”话音还在,人却早已不见了影儿,公孙策摇头笑叹,自去寻展昭不提。
在偌大个繁华的常州城里找人,实在是大海捞针,但是在常州视野开阔的一片屋檐上找个蓝衫飒然的人,却并非是什么难事了——展昭素喜清静,外出时又常常身衣靛青衣物,而值此狂欢之夜,最清净的,也莫过于天上。
公孙策找到展昭时,其人果然一身蓝底白边的长衣,半仰在半山亭下临近外延承一片皎洁月光的檐顶,一手抱一坛佳酿,红菱扎口的坛盖随意扔在一旁。坛中醁醑似已所剩不多,那人坛底一翻,脖颈一扬,便将那金浆玉醴尽数吞尽。那般的随性,不似平时红衣下的温文儒雅,倒颇见当年南侠快意江湖时的洒脱意态。
公孙策心下暗叹,这样的人终是进了官场,又有谁能明白那袭红衣对他是怎样的束缚,而那身蓝袍又成了怎样的祭奠。可是他却说他不后悔,为了替苍生护一片青天,他不后悔。那一刻,公孙策突然觉得自己的言词太过匮乏,以至于脑海里反反复复只剩了一句:侠之大者,莫如斯。
怅恍间,却见那人轻叹一声,放下糟坛,放远目光凝望远处一片如沄如涛的的煌煌灯火。清辉笼着其人周身,洇出淡淡的柔和光晕,宛然如画,他自己却是浑然不觉。
看风景的人,又如何不是别人眼中的风景?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半响,那人轻轻吐出一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公孙策心下一动,悠悠开口,以诗相劝。
“公孙先生?”似惊讶于公孙策的出现,星辰般明亮的眸子无辜地眨了眨,随即恢复常态,一揽衣摆,便轻巧地从房顶跃下,“公孙先生,您怎么……”
“哦,我出来走动走动。”公孙策不动声色地笑道,“展护卫可是想家了?”
展昭垂眼默然,长长的睫毛在牙雕般温润的面庞上打下一片阴影,一时掩住了那明净的目光:“今天是月夕。”
“平素里府中事繁,便是节假亦不得空,难得今日正临桑梓,何不回去看看?”
沉默片刻,展昭静静抬眼,微抿嘴角:“还是,算了吧。哦,包大人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