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出魔入佛作者:柳明暗
分卷阅读643
“闭关”字牌。
做完这一切之后,净涪佛身转身回了书案前,并不追究其他。
在书案前的蒲团上坐了后,净涪佛身抬手,取出了他到手的那几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贝叶,在书案上按着顺序排开。
法会因由分第一、善现启请分第二、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分三十二分,现下落在他手上的,仅有五分,尚有二十七分散落在外。
净涪佛身看着这五片贝叶,久久无言。
其实他该猜到的。
妙音寺的法统虽然还没有彻底明确,不,是还没有真正的稳固,但法理已经明晰。更何况,早已传世的《心经》,是他们妙音寺的立寺经典之一。
而《心经》,说的其实是一个“空”。
经文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单只看《心经》上透出的佛理,便知道妙音寺的法统与天静寺乃至其他各分寺的法统大不相同。
妙音寺的法统,可能需要人去看破……
净涪佛身的目光,不知什么时候再次停在了那一片刻着“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的贝叶上。
这一片贝叶上,刻的是“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和“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同时,在“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和“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中,世尊说有两首偈言,分别是“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和“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净涪佛身垂了垂眼睑,内视在识海世界右侧中显化出身形来的魔身。
他的目光垂落,正好与魔身转过来的目光相撞。
虽然早有猜想,但真等到证据出现的时候,他们还是有些惊。
原来,这一切真的就是他们当日推算的那样……
哪怕仅仅只是局限于妙音寺的法统,或许并不真的能代表一整个佛门的佛理。
但……管中窥豹,他们也已经可以说出那一句话了。
佛与魔,是一体两面。
魔道执着,执着于我所感,执着于我所念,执着于我所思,执着于我的一切欲。而佛道,则是放下。窥破我所感、我所念、我所思、我的一切欲皆是虚妄,皆是空想,然后放下,放下我所感、我所念、我所思、我的一切欲,证见真我本性。
而剥开这一切外在,探寻内里,兜兜转转,终究还是证实了曾经流传于世却始终没有人敢明言的那一句。
佛、魔……
本一体。
第414章静安寺中13
景浩界乃至是寰宇世界中的道、佛、魔三道,道门修性修命,佛门修心修性,魔门修心修命,看上去三道混杂交缠,各有侧重,但其实,魔与佛为一,全源自于心。
它们起于心,亦将复归于心。
心念及此,净涪本尊、佛身、魔身齐齐露出一个一模一样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