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思来想去,把所有她曾经了解到的国家的救灾法子,全想了一遍。
最后,她想到了代食品——小球藻。
这个东西,她自己是没法造的。但当年农科院微生物研究室的黄姓科研人员,是最早建议通过小球藻等微生物的快速繁殖和具有极高蛋白质的优点,当作居民食品代替品的人。
如果是那个人的话,他一定有办法造的。
算算时间,现在离那个人发表有关微生物救灾方面的言论,还有数月时间。假如她爹能提醒他一下研究方向,他一定能更快找到方法。
而小球藻这东西工厂化生产,产出率会更高,繁殖也更快。但它其实是有简易生产法的,不需要通过科学仪器,就可以生产出来。
到时候,这个原本就会被推广到全国去的代食品生产法,不仅将提前推广,还将被她爹更加提前地用于本省。
那将会挽救多少条性命啊!
想到就做,她当天晚上吃饭的时候,对她爹说道:“爹,我忘了告诉你一件重要的事了……”
“啥事儿?”李向阳看她表情严肃,自己手里的筷子也放下去了,认真听她说话。
“我那天去给科长叔叔送腊肉,叔叔他不仅讲了枣和糖的事,还讲了一件事。”
李向阳点头,示意她继续说。
“他说,他没有能力,帮不了灾民,心里很难受。可农科院的人肯定能帮得上忙。他还说,有个专家告诉他,要是能大量生产小球藻,可以救很多很多灾民的。”
“……”李向阳愣了一会儿,才问她,“浓科园?是哪个果园吗?小求早?这又是什么东西?”
红果儿睁大无辜的双眼,摊摊手:“不知道诶~。”
她早就料到他听不懂。但她作为小孩,当然也不能懂这些。
她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农科院微生物研究室”和“小球藻”两排字。字迹工整大气,完全不是小孩能写得出来的。
她说:“爹,科长叔叔给我写了这张纸,叫我带回来给你。”其实就是她写的。
李向阳看得发懵:“字我都认识……”不过还是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他说,专家说了,你到农科院就去找姓黄的人,告诉他‘小球藻可以救灾’就成了。”
信息太多太复杂,李向阳有点消化不良。他问:“为啥他不去啊?我听都听不懂,咋叫我去?”
红果儿天真无邪地答道:“他去不了啊,他是科长叔叔诶。平时很多事做的。他说农科院在京市诶。”
京市?李向阳又懵了。
“爹,你去呗!你去的话,红果儿进城卖肉肉,赚的钱给爹当路费。”
这个时代,就算是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也不简单。开篇第一课,就是整整两页纸的课文,课文后面还附带拼音教学。每一个字都是注了音的。
第156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