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霖虽然也姓赵,但他并不是宗室,就只是普通的姓赵而已,他一咬牙,一不做二不休继续献策道:
“不惜代价,把赵子称笼络的那些人都抓来严刑逼供!无论是跟他配合摊派的富户,还是赵子称带回来的杨志等军官,能抓到几个算几个,尽快屈打成招,然后夺杨志等人兵权,交给董超带着出击!
同时相公再告知苏杭百姓:方腊原本是不会造反的,就是赵子称与其勾结、他为了配合赵子称才造反的!”
朱勔闻言,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
事情要赌到那么大吗?但是,似乎也没别的更好选择了。
毕竟他也不敢直接在牢里把赵子称杀害了,官家不会容他这般猖狂的,那样他自己也非死不可。
还是先从边角料下手,尽量屈打成招抓伪证吧!要是几天之内还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就再想新的招加码。
……
朱勔彻底狗急跳墙了,当天就指示知州赵霖,先把杨志借故抓了起来。
杨志直到被抓的那一刻,也是非常懵逼的,完全想不通知州为什么要抓自己。
“我为朝廷尽忠,尽职尽责,抓我作甚?”杨志大声含冤,目眦欲裂。
赵霖脸色铁青,拿着初步梳理的线索质问道:“杨志,你自去年上任以来,军中多有招募士卒、且多有来历不明之人投军。前日,董团练要你出兵去杭州助战、迎击方腊,你为何推却,是不是与贼寇勾结?”
杨志斩钉截铁地否定:“赵知州,你居然要陷害忠良?我身为杨老令公之后、背负祖宗英名,忠君报国,岂会做那等勾当!”
赵霖:“那你军中新招募的虞侯、还有几个都头呢?虞侯令狐冲(林冲化名)、都头武达(鲁达)、李俊,如今何在?为何前日让你整军出战,他们都不在军中?”
杨志:“前些日子,太湖东山又闹水贼,据说是去年所剿灭的石生余孽,他们带兵去东山屯驻追查搜剿,这是有调令可查的。当时赵知县还在任,手续也都齐全。”
杨志所言,其实是赵子称在自己被抓之前留的一个后手,他也知道杨志军中的林冲、鲁达两人的身份敏感,容易露出破绽,真要是被敌人狗急跳墙盯上了,需要提前堵漏。
所以就提前借口苏州附近的太湖湖面上,又有闹水寇,走正常流程让杨志分点人手去追剿。与此同时,赵子称还提前安排:把慕容家等之前和他全力配合的自己人,也都临时安排到太湖东山岛上躲藏,以免在朱勔最狗急跳墙的那段时间被他抓到、胡乱报复。慕容秋劝妹妹和母亲暂时躲避,就是躲到了去年石生留下的太湖水寨里。
当时因为赵子称和朱勔还没正式撕破脸,是赵子称在预感到自己可能被抓前就部署好的,所以朱勔也不可能阻拦。
至于李俊不在,是因为他之前一直负责给方腊那边散播假的流言,让方腊愈发惊慌失措、促成其不得不提前仓促起兵。
后来朱勔也没关心这事儿,一直到方腊乱起、朱勔想起要调动杨志的兵备战,董团练去摸排了一下,才发现令狐冲、武达和李俊都不在。
而杨志也靠着“部曲尚未全部收拢”的理由,准备多硬拖几日,只要熬到朝廷罢免朱勔的旨意到了,一切也就迎刃而解了。
现在,朱勔终于要孤注一掷。于是在赵霖拿下了杨志、反馈了情况之后,朱勔就让董超另外派厢军去太湖东山岛上搜捕令狐冲、武达、李俊和慕容家人,想看看能不能趁着这最后几天,赶快屈打成招抓点赵子称和方腊勾结的证据,翻个盘。
……
因为董超带的厢军,至今还是代表着朝廷的势力,而赵子称的人,不能跟朝廷翻脸,因此暂时在公开场合,只能是躲着对方,而不能直接武力对抗。
东山岛就在那儿,又不能挪窝,所以董超的厢军杀上岛后,就看到一批杨志留下的普通士兵,在那儿尽忠职守地打扫去年水贼留下的贼巢,但一个可疑人物都没发现。
董超问他们虞侯、都头去了哪儿,下面的队率、士兵们也都说,虞侯和都头驾着战船去巡逻贼情了,不知在湖上何处。
太湖浩渺,林冲、鲁达要跟他们躲猫猫,躲上几天还是做得到的。他们都是在董超赶来之前,提前得到哨探消息,所以才赶紧坐船转移的。
而他们麾下的士兵,都是绝对忠义、绝对讲义气的。自去年冬天以来,都已经被赵子称好吃好喝足军饷灌饱了,又被赵子称的英雄气和爱民名声所感召,并无一人出卖赵子称和上官。
在太湖上躲了一天之后,慕容家的人和林冲、鲁达也都有些憔悴,聚在一艘慕容家的大船上商量对策。
“没想到朱勔彻底发狠了,他为了在朝廷惩处他之前、抓小侯爷和方腊勾结的伪证,居然不惜刮地三尺找我们,他肯定是想屈打成招诬陷小侯爷!”
李俊是几人当中最懂权力斗争的,他有这方面的嗅觉,便如此恨恨说道。
三人中职务最高、已经做到虞侯的林冲,忧心忡忡道:“在朝廷旨意下来之前,我们就只能这样东躲西藏硬拖么?若是他们多派战船撒网搜索,真找到了我们,又该如何突围?我们可是打着官军的旗号,说是在太湖上巡视贼情的。只要撞上了,就不能反抗了。”
三人商议了一番,一筹莫展。最后,还是后舱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是慕容家那位小姐听了他们的讨论,帮着献策。
“听说方腊已经过了桐庐县,说不定现在已经过了富春。如此看来,方腊的目标应该是很明确的,就是想围杭州。
杭州坚固,不太可能一鼓而破,他要围杭州,就必须从北边绕湖州。不如我们往湖州方向远遁,如果朱勔的人胆小怕事,不敢追击,就找不到我们。
如果真遇到了方腊的人,我们也大不了与方腊的斥候一战,回去后也能名正言顺交差,证明我军的清白、绝无跟方腊勾结。而方腊从大山里来,必无大船,就算有些许小哨船在太湖上探查,也不是我们对手。
而且,我们真要是遇到了方腊的人,那就说明方腊的大军已经到了附近,我们可以去掉官军旗号,随时伪装成方腊的船。到时候再跟朱勔的人在太湖上遇到,就可以假装成方腊的兵反抗、突围了。无论如何,拖过这最后几天,肯定是没问题的。
苏州团练的厢军多不堪用,只要杨指挥使不出兵,其他那些废物还未必肯为朱勔卖命、追那么深呢。除非朱勔自己亲自催督。”
——
ps:没尝试过偏悬疑的写法,这本书反正成绩也不好,想挑战一下自己,制造一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剧情。可能铺垫的有点乱,有点卡,见谅。
但已经写成这样了,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明天就揭晓,大家别嫌粗糙。觉得不合理的,我也无话可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