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骑着梁太尉的马就是好办事
一刻钟之后,赵子称离开艮岳,没有第三个人知道刚才究竟发生了什么。
以梁师成的位高权重,哪怕觉得赵子称文武全才,还懂工巧,但鉴于他的年轻气盛、内心还有理想,梁师成终究最多也就把赵子称视为一个工具人罢了。
既然是工具人,自然有利用的价值。而且得给工具人好处,同时保证工具人办事时的安全,他才能竭尽全力为你所用。
所以,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赵子称应该不用担心“挖朱勔的墙角来讨好梁师成”而被朱勔报复了,至少一两年之内,梁师成会罩着他的。
但双方的交集也就仅限于此了。
好在这种程度的交集,赵子称觉得已经够用了。
“不出意外的话,明年方腊就要造反了,口号正是‘诛朱勔’。史书上说,这个消息一传到东京,赵佶立刻就下旨取缔了应奉局,以安抚民愤。到时候,就算朱勔还没完全失势,但对我的威胁肯定没那么大了。
梁师成只要能罩我一年半载,把这段窗口期扛过去就好。后面就要靠自己立功,在平方腊的时候快速升迁、掌握实力,才能不惧朱勔。”
离开时他一边走心中一边如是暗忖,把后续计划大致捋了一遍。
赵子称就这样心不在焉地走到工地门口,而杨志仍然忐忑不安地等在那里,一看到赵子称就迎了上去。
因为赵子称的斡旋,杨志这次交割石纲没有受到丝毫刁难,误期的事儿直接就揭过了。
而一路上杀贼立功的功劳,到时候却能去殿帅府额外结算,一码事归一码事,所以杨志的前途,也算是被赵子称提携着进了一大步。
“公子没事吧?没被刁难吧?”杨志言辞恳切,表情谦卑,手上还牵着一匹宝马,并且把缰绳递给赵子称。
赵子称被他喊住,才从思索中回过神来,接过缰绳稍稍一愣:“哪来的马?”
他们此行是坐船进京的,一路走水路,并没有带马。
而且这匹马还非常名贵神骏,连赵子称这样的外行人都能一眼看出其不凡。
此马浑身乌黑,但四蹄是雪白的,按照戏文上的说法,这种长相的马都叫“踏雪乌骓”。
在缺马的大宋,至少价值千贯,甚至更贵重。
“是太尉府的人刚刚拨给的,说是公子水路进京,在京城办差时没有代步的坐骑。而且还送了好几匹,连我也得了,不过其余都只是普通战马,远没有公子这匹好。”
杨志也不理解为什么刚才自己明明只是在此等候,突然就有人送马给他。但既然是上面的意思,他就恭恭敬敬领受了,没敢多问。
他口中的“太尉府”,倒不是童贯或者高俅,而就是指梁师成。在宋徽宗后期,“太尉”这个加衔有点泛滥,梁师成此前的加衔是“检校太傅”,后来又加了太尉、开府仪同三司。
这一堆“太尉”,并不都是实差,也并不掌握兵权,只是一个开府的待遇。
赵子称略一琢磨,又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这匹马上还有检校太尉府的印记,鞍辔也都有特殊的标识,心中顿时明白了。
梁师成这是需要自己去找贾谠等人办差,但又不好明示,又怕贾谠不配合,所以给自己一些信物。
就像当初朱勔想用他,又不想落下结交宗室的名头,所以私下给他应奉局的腰牌,却不给他公开的头衔。
梁师成送的马,倒是跟朱勔的腰牌有异曲同工之妙了。不得不说还是梁师成大方,一出手就是千贯以上的好马。
别人用斯蒂庞克原理都是往外送斯蒂庞克的。
只有赵子称是往家里收斯蒂庞克、往外输出脑子。
“我知道梁相公是什么意思了,既然托庇于人,自然要忠人之事,先陪我回一趟将作监,找贾主簿办点事吧。”
赵子称想明白后,立刻吩咐杨志。
杨志立刻按辔缓缓而行,跟在旁边为赵子称开道引路。一边走,杨志也忍不住询问:“公子这是要为梁太尉办事了么?会不会得罪朱相公那边?而且梁太尉的名声,也……”
赵子称:“朝中重臣,现在有几个名声好的?杨兄在殿帅府做事,高俅的名声难道就好了?
值此多事之秋,要想做事和自保,只能是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跟这些人虚与委蛇罢了。”
杨志没文化,不知道这两句诗的出处,还以为是赵子称随口作的。听起来意思似乎是让人既明哲保身、左右逢源,但自己又能坚持本心不作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