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t瓢虫乐团的故事,总带着一点台湾90年代地下音乐场景的奇幻sE彩。1998年秋天,四个年轻nV孩,背着自制专辑和梦想,踏上了飞往美国的班机--她们要去参加CMJ音乐马拉松,这是她们第一次,也是台湾乐团少有的国际巡演经验。
一切都从Vibe小酒吧的募款演出开始。那晚,乐迷们摇晃着纸箱,为瓢虫凑旅费。有人说:「台湾没人听的音乐,或许美国会懂。」经纪人林志坚像个第五团员,四处奔走,甚至跟妈妈借钱。终於,四张机票和一箱CD,成了瓢虫的行李。
纽约的空气带着汽油味和陌生的Sh冷。CMJ音乐马拉松的场馆灯火通明,来自世界各地的乐团轮番上阵。瓢虫在後台紧张地调着音,主唱小芬低声说:「我们的中文歌,他们会听懂吗?」鼓手小宝拍拍她的肩:「管他们听不听懂,摇滚是全世界的语言。」
轮到她们上台了。聚光灯下,瓢虫用力刷下第一个和弦,贝斯的低频震动着地板。台下的观众从好奇到惊喜,随着她们的节奏摇摆。有人喊:「Yourock,girls!」也有人在演出後凑上来,问她们CD在哪里买。
巡演的日子很疯狂。她们在CMJ、CBGB、LoungeAx等传奇场地演出,也在美国大学的地下室、咖啡馆、甚至是街头表演。每天拖着乐器箱奔波,有时睡在朋友家沙发,有时三明治配速食薯条就是一餐。她们用破英文和当地乐手交换音乐,学会了「DIY」和「SonicYouth」的真正意义。
有一晚,瓢虫在CMJ的舞台上唱起〈让太空人跳舞〉,主唱妹妹突然用台语大喊:「这是台湾的声音!」台下的掌声和欢呼,让她们差点掉下眼泪。那一刻,她们明白,音乐真的能跨越语言和国界。
巡演结束时,四个nV孩坐在机场的长椅上,累得说不出话。她们的CD卖光了,身上只剩下回台湾的机票和一堆美国乐团的联络方式。小宝笑着说:「我们真的做到了,台湾的瓢虫飞到世界去了。」
这一趟旅程改变了她们,也改变了台湾音乐的历史。瓢虫乐团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摇滚没有疆界,梦想也可以从地下飞向星空。
\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