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库 > 玄幻奇幻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 第223章 糟了!皇帝又来抢我们的钱了!

第223章 糟了!皇帝又来抢我们的钱了!(1 / 2)

第223章 糟了!皇帝又来抢我们的钱了!

时光悄然流逝,转瞬便到了三天之后。

火器研究院那边也终于传来令人振奋的喜讯,那就是十台蒸汽锻压机终于制造成功了。

而在这背后,金钱的强大驱动力展露无遗。

无论所需资金、人力,还是材料,皆能得到充足供应。

只要王微提出需求,相关的衙门便迅速响应,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材料给材料,这般全力支持,才使得王微得以如此迅速的完成任务。

而且这些蒸汽锻造机并非整体打造完成,而是先被制成一个个单独的零件,之后这些零件被统一运往宝钞提举司。

在那里,工匠们则会按照王微的图纸将它们重新组装起来。

就这样,这十台凝聚着众人心血的蒸汽锻压机,便稳稳地在宝钞提举司落户了。

毕竟火器研究院的核心职责在于火器研发,并不涉及货币制造业务。

所以朱慈烺经过深思熟虑,还是决定将制造金币和银币的重要任务交给宝钞提举司负责。

从此以后,宝钞提举司的职能得到极大扩充,不仅要印制大明宝钞,还要从事大明金币和大明银币的铸造工作。

两天后,宝钞提举司内一片忙碌景象,那十台蒸汽锻压机全部组装完毕,并开始投入紧张运转。

机器发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声,仿佛在宣告着大明即将迈入工业时代。

与此同时,朱慈烺早就下令,从户部和内帑调集了大批银子过来用于铸造大明银币和大明金币。

一时间,国库和内帑库房中几乎所有的黄金和白银都被调用出来,装车运往宝钞提举司。

然而户部尚书倪元璐似乎仍心存疑虑,生怕大明金币和大明金币铸造出来之后,皇帝会将其全部收入内帑,使得朝廷财政再次陷入被动局面。

于是,倪元璐经过一番权衡,派遣了大量官员前往宝钞司进行严密监视。

确保这些铸造好的大明金币和大明金币有一部分能回到户部。

从他的举动不难看出,倪元璐这位户部尚书对崇祯缺乏足够的信任。

朱慈烺得知此事后,只是微微摇头,对此并不在意。

反正在他看来,这些钱其实都是他的,又有什么好在意的?

另外最近一段时间,朱慈烺对大明银币和大明金币的材质比例进行了重新调配。

在与工匠们深入探讨一番之后,最终确定大明银币采用百分之九十的白银,再混合其他一些金属制成。

而之所以要这么做,是为了防止大明银币在日常流通中氧化生锈,延长其使用寿命。

大明金币的材质同样有所调整,其中黄金占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同时添加一些其他金属,以增加金币的硬度,使其在使用和保存过程中更加耐磨耐用。

当然,朱慈烺也知道这些事情对于百姓来说至关重要,所以在发行新货币时,会详细地向民众说明其中缘由,让大家明明白白的。

除此之外,新版大明宝钞的印制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着。

根据户部之前的调查结果,综合考量市场需求和财政状况,最终决定先印制出一亿面值的大明宝钞。

当然,这些大明宝钞并非千篇一律都是一贯面额,其中小额面额的占了大多数。

毕竟普通百姓不可能一出手就是一贯大明宝钞,小额的大明宝钞更适合在民间流通。

总体而言,这次预计要印制不下八亿张新版大明宝钞。

而且,此次新版大明宝钞的制作过程极为复杂,每一道工序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从纸张的选用,到图案的雕刻,再到印刷工艺的把控,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印制这八亿张新版大明宝钞,着实是个艰巨的难题。

不过好在朱慈烺早有规划,预留了充裕的时间,足以确保这项工作稳步进行。

几天后,阳光明媚,朱慈烺正在东宫的园水池边悠然钓鱼。

只见池中碧水悠悠,荷叶田田,偶尔有几尾金鱼游过,泛起层层涟漪,显的十分惬意!

就在这时,李若琏匆匆走来。

朱慈烺察觉到有人靠近,抬眼望去,随后就看到了李若琏。

“什么事?”

朱慈烺问道。

李若琏赶忙拱手道:

“太子殿下,根据锦衣卫密报,最近一段时间京城里有不人正在大肆收购旧版的大明宝钞。”

朱慈烺依旧举着鱼竿,连动也没动,只是淡淡的问道:

“如果本宫没有猜错的话,做这件事的应该是那些官员还有勋贵吧?”

李若琏赶忙再次说道:

“太子殿下圣明,确实如此!”

“经臣调查,参与此事的都是朝中勋贵子弟以及一些大臣的家属。”

“这几天,他们正在以六十五文左右的价格大量收购大明宝钞。”

“据锦衣卫了解,最近市面上的大明宝钞几乎都被他们收购了。”

朱慈烺听到这话,依旧并未太过在意。

就在这时,水面上的浮漂突然抖动了一下,似乎有鱼儿上钩了!

朱慈烺赶忙提起鱼竿,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鱼钩上面空空如也,压根就没有鱼儿上钩。

朱慈烺撇了撇嘴,随后又便又不紧不慢地将鱼钩甩了下去。

其实吧!发生李若琏刚才所讲述的那些事情完全在朱慈烺的意料之中。

他心中明白,无论何时何地,一旦朝廷有新政策出台,那些身处高位的权贵阶层总是能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利益契机。

并且成为率先受益的群体。

这种现象几乎是历史发展进程中难以避免的顽疾,即便到了后世,类似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因此朱慈烺并没有刻意去改变这一点。

而且,在朱慈烺看来,这样做也并非毫无益处。

权贵们大量收集民间的旧版宝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反而能加快新版宝钞的流通速度。

再者,这件事其实与底层百姓关系不大。

这是因为平日里百姓们主要使用铜钱进行交易,最多有点碎银子傍身。

大明宝钞这种面额较大、使用场景相对局限的货币,他们平时并不常用。

使用宝钞最多的,还是京城中的那些勋贵、官员以及商户们,因为朝廷早有规定,一部分赋税需要用大明宝钞缴纳。

不过

朱慈烺手握鱼竿,静静思索了一会儿,觉得也差不多该宣布货币改革之事了。

毕竟,大明宝钞、大明金币和大明银币都已经制造出了不少,而大明皇家银行你马上就要完成改造了。

从各方面情况来看,确实到了将货币改革事宜正式提上日程的时候了。

嗯,你没有看错!

朱慈烺并未打算大兴土木,重新建造一座大明皇家银行,而是打算发翻新一座府衙,用来当做大明皇家银行的衙门。

毕竟北京城历经三百多年的风雨洗礼,城内各种建筑星罗棋布,风格各异。

无论需要何种功能的建筑,总能从中找到合适的进行改造。

比如之前的火器研究院、大明报社等差不多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完成改建的。

毕竟改造相比重建,不仅能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还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何乐而不为?

思索之后,朱慈烺放下鱼竿,转头看向李若琏神色沉稳地说道:

“你马上去一趟大明报社,告诉他们明天的头版头条全部换成关于货币改革之事。”

“至于具体事宜,薛国观知道该怎么办。”

李若琏神色一凛,赶忙领命道:

“臣这就去!”

随后迅速转身,迈着沉稳的步伐退了下去。

朱慈烺则重新拿起鱼竿,继续慢悠悠地钓起鱼来。

而在他身旁,一大群净军和护卫整齐排列的站在那里。

这些人或许在武功造诣上并非顶尖高手,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会游泳。

朱慈烺早已经暗自下定决心,那就是以后只要身处有水的地方,这些人都必须随时在他左右保护他。

毕竟大明皇帝易溶于水的传闻可不是空穴来风,为了自身安全,不得不防。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又来到了第二天早上。

天色微明之时,一大群百姓早已如潮水般聚集在大明报社门口,翘首以盼着新一天的大明日报。

不得不说,如今每天观看大明日报已经成为一些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每天早上要是不看上一遍,就感觉浑身不自在,仿佛生活中缺失了重要的东西。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古代百姓的生活太过单调乏味,缺乏丰富多样的娱乐设施,所以只能靠阅读报纸来打发闲暇时光,了解外面的世界。

当第一个书生模样的人满心期待地拿到最新一版的大明日报,目光扫过上面的内容后,不禁惊讶地叫出了声:

“哎呀!这是怎么回事?报纸上面说大明马上要进行货币改革了。”

“还打算废弃之前的大明宝钞,而且黄金和银子也必须拿到朝廷兑换规定的货币才能使用!”

什么?????

听到这话,周围那些买不起报纸却又渴望知晓内容的百姓瞬间炸开了锅。

人群中顿时一片嘈杂。

有人皱着眉头大声问道: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好端端的,怎么突然要进行货币改革?”

“现在一贯大明宝钞也就值六十文钱,有什么好改革的?”

“难不成朝廷是要我们用银子去换大明宝钞?不行不行,这种事我之前吃过亏,绝对不会再去换了。”

一时间,周围的百姓议论纷纷。

在他们看来,这哪里是什么货币改革,分明就是皇帝在巧立名目抢他们的钱!

本来以为经历了辽东大捷之后,皇帝已经有所改变,不再像以前那般昏庸无道,结果没想到还是老样子。

这顿时让他们感到无比失望,脸上纷纷露出沮丧的神情。

这时,刚才那个读报纸的书生又站了出来,只见他赶忙摆了摆手,然后高声说道:

“不不不,大家不要误会,不是这么回事。”

随后,书生便按照报纸上的内容,逐字逐句地仔细讲解起来:

“上面说,皇帝陛下决定对现有的大明宝钞进行改革,以后旧版的大明宝钞虽然不能继续使用,但可以用来兑换新版的大明宝钞。”

“一贯旧版的大明宝钞可以兑换一贯八十文的新版大明宝钞。”

“而且,新版的大明宝钞还可以用来兑换大明银币或者大明金币,这两种货币也是新版的货币。”

“除此之外,原本流通的银子和黄金也不允许再使用了,而是要统一拿到新创建的衙门,也就是大明皇家银行去兑换新版的大明银币和大明金币。”

“上面还说了,从此以后,大明宝钞、大明金币和大明银币之间是互通的。”

“大家可以用大明宝钞去兑换大明金币和大明银币,也可以用大明金币或者大明银币去兑换宝钞,所有货币都是通用的。”

什么?

听完书生的话之后,周围的百姓们顿时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

因为这和他们原本认知中的情况大相径庭。

以前,大明宝钞虽然也经过好几次改革,但无一例外都存在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大明宝钞和金银之间并不互通。

百姓们可以用金银去购买大明宝钞,却无法用大明宝钞去购买金银和其他物资,这给日常交易带来诸多不便,更是在变相的夺取他们的钱财。

可如今看来,朝廷似乎终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着手进行改革,这让百姓们既感到意外,又有些将信将疑。

片刻之后,人群中有人满脸怀疑地说道:

“我怎么觉得这件事不太靠谱呢?大明几百年来什么时候让大明宝钞和黄金白银互通了?这不会是在骗我们吧?”

那书生先是有点尴尬的挠了挠头,然后这才说道:

“这个我也不清楚,但报纸上确实是这么写的,所以我估计应该是真的。”

“你们想想,最近几个月以来,这报纸上面说的哪一件事情不是真的?”

听到这话,周围百姓们的怀疑瞬间减少了几分。

毕竟最近几个月以来,他们一直都在持续关注大明日报,报纸上所报道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真实可靠的,从未出现过虚假信息。

这也就是说,关于货币改革的事情,很可能是真的,并非空穴来风。

最新小说: 长生,从选择海克斯强化开始 从肝熟练度开始长生不死 从诸神养老院开始,埋葬异界 社牛小男配的植物人亲娘[六零] 赛博老公竟是校草室友! 娘娘颇得圣眷 修仙从手搓计算机开始 晦朔光年 满级囤货后,全末世美男求包养 请不要质疑多周目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