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同人)[明]重生之武宗记事作者:紫微不是花
第110章
朱厚照想起了刘东,他在南京也不知这么样了。刘健这样一个老人,幼子远在南京,只带着一个病弱的孙子也是不容易。他想了想说道:“薛大夫虽然是专治骨科外伤,他一个徒弟在体弱之人的调养上却很有造诣。你不如找他看看,或许会有用处。”
听了这句话,刘健赶紧跪下谢恩。薛己如今的身份可不比以往,他带着几个徒弟又是种痘又是研究什么手术,神医之名传遍大江南北。只是薛己洁身自好,申明了不和任何官宦来往,要看病只上他的坐堂的药铺去看病,刘承恩这样的情况不长期请脉调养去了也无益。
如今皇上发话了,那又是另一种办法了。薛己这样既不算破了自己的规矩,也算是为自己孙子看了病。只希望刘承恩这一次能好起来才不枉皇上的一番苦心。
“起来吧。”朱厚照亲自将他扶起来,微笑道:“你年纪也大了,等刘东这一任到了,你也为他某个京差吧。子欲养而亲不在,朕也不做这个恶人,就让你们父子两个团聚。”说完,自己背手转身要走。刘健却又跪了下去,深深的磕了一个头。朱厚照拉也拉不住,
宫门落锁前,高凤亲自送了刘健出去。敬连在那里边收拾东西,边跟朱厚照说着朱厚炜这几日读书的情况。朱厚照听说朱厚炜也要主动请缨上战场,笑道:“当年他生来时,还是小小的一团,如今也长这么大了,也会文也会武,倒是没辜负了父皇母后的希望。还有艾草,眼看着就要成大姑娘了。前日,还有朝鲜宗室上书要求娶宗室女,太后还打趣她来着。”
敬连看朱厚照好不容易高兴一回,也笑道:“众人都夸王爷和公主好呢。说是当年上皇的几个兄弟,做皇子时没有一个比得上现在的王爷的。”
一个是畸形宫廷关系中长出来的歪脖子树,一个是一家人细心灌溉的笔直梧桐苗,哪里能相比。
朱厚照想着两个弟弟妹妹小时候的趣事,摸了摸自己的胡子,只觉得一阵扎手。他伸了个懒腰,比了比腿脚,站定了笑道:“这几日从白天熬到晚上,感觉整个人都生锈了。你吩咐下去,明日预备东西,朕好好收拾一次。”
局势渐渐稳定下来,朱厚照终于可以稍微放松一下。细想一想,他竟有好几日不曾好好洗过一个澡。想想他都些嫌弃自己,更何况,他答应过杜若要好好照顾自己。
听了朱厚照的话,敬连有些迟疑,小心试探道:“明日皇上可还要牛犇伺候?”
牛犇当日被朱厚照丢在了宫里,以后就很少上来伺候。可是朱厚照以前都是他伺候和刮胡子净脸,敬连不敢自作主张,还是问清楚才好。
“听高凤说他病了,怎么着这些天还没好?”朱厚照知道高凤这是骗他,只是他只是装作不知道。他也是想给牛犇一个教训,让他知道,自己要的是听话的下人而不是一味以规矩戒律劝解主子的下人。想到这里,朱厚照也不禁有几分感叹,自己果然越来越像大明朝的人了。以前让别人伺候自己都觉得难受,现在……
这话的意思是还要牛犇伺候?敬连心中了然,嘴上立马答道:“正是刚刚好了。怕过了病气给皇上,所以才问了这一句。”
“既然已经好了,哪里有那么多的忌讳。”
敬连应了一声表示知道了,依旧收拾自己的东西,伺候朱厚照睡下不提。
这边马璁马不停蹄,先赶到太原,马文升在后面慢慢带着京营大军赶过来。
到了太原,马璁发现军情远没有折子里说的那么急迫。愿意跟着许进造反的人是有,但是多数都是他麾下的武将。文官和老百姓从大义上来说还是否定许进的。虽然因为许进这些年在西北的功劳并没有人出来起兵反抗,舆论却多有讨伐。尤其是商人,更是一边倒的支持朝廷,反对许进。
朱厚照这么多年提高商人地位,搞活经济的政策还是很有效的。不仅仅是上人民的生活越加富足,国力越来越强,这些商人们更是尝尽了这里面的甜头。如今许进叛乱,断了互市,也断了他们的财路,他们如何肯依。如今都盼着朝廷能收复西北才好。
西北这样荒凉的地方,一旦没有了商人和朝廷的补给,一个偌大的军队怎么补给。再加上火筛和鞑靼是恨透了许进。许进的日子也不好过。
没想到局势是这样出人意料的好,马璁沉重的步履都轻松了几分。他身边的家人忙上来禀报道:“小将军要的一万份印单都印好了。几十个匠人赶制的孔明灯也做好了,只等着将军一声令下就可以往大同方向投放。”
马璁点了点头,开始写起书信来。如今京中对西北局势误判的很严重,人心惶惶。虽然不知道为什么消息扭曲的这样,他还是觉得自己应该把消息都传回去,免得到时候出什么事情。
☆、第一百四十六章
朱厚照舒舒服服的坐在那里看奏折。隔壁牛犇在那里整理他要用的刀具东西。拿过一个奏折,是江西的捷报,杜若为王守仁请功,朱厚照心里高兴,一个准字写的龙飞凤舞。再拿过一个,是监视藩王的宗人府上的折子,也无甚大事,朱厚照把它放到了一边,待会儿高凤再把它和其他的折子一起存档。最后一个是马璁关于西北战事的战报,他走的并不是驿站的路子。而是去年新训练出来的鸽队传的信,到京城统共只用了六天。
西北战事并没有想象中的这么严重,原本并不需要京营出动。那最开始让京营往西北评叛的是谁来着。朱厚照有些失神。
他原是想调动朵颜三卫和其他几部归顺大明的部落,加上周边边境驻军剿灭许进的。可是江西战报接下来就是西北出事,而且战报极其紧急,有人提出了让京营出动,朱厚照本来还想斟酌斟酌,是后来被人多方劝诫,觉得的确京营更合适些才答应的。如此看来,其中倒是的确有些猫腻。会不会是京营里哪些将军想要立功了,所以故意串通兵部的人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