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 章(1 / 2)

(明朝同人)[明]重生之武宗记事作者:紫微不是花

第57章

“一亩有五百斤的产出,今年是一个好年,咱们家有十亩地,今年能有五千多斤的产出。”月光下,农夫的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再有一季稻子,今年可以过一个好年了。”

“听说种桑养蚕一亩地能有二两银子,你为什么不改种桑田呢?”一两银子可以买两石大米,一石大米相当于将近四百斤大米,实在是一笔很滑算的买卖。

“两位小少爷,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交了税,织造府再剥一层皮。若是哪一年发个洪水有个旱灾,这二两银子顶个屁用。”说话间,这水就咕噜咕噜的的的开了,火光下微白的水波上泛着油光,愉快的肉片快乐的在翻腾。杜若把面丢下去,用筷子赶开,一股面条特有的香气就挥发开来。

“这面条真香啊。”农夫用筷子挑挑面条,看差不多了,几根青菜下锅,完事儿。

“来,来,来,这一大锅一定够吃了。”说完,用筷子夹了两大碗递给两人。

朱厚照接过这一碗面,也不顾烫,也不顾礼节了,哧溜哧溜的大口吃面条。农夫看两个孩子吃的开心自己的脸也笑开了花,又给两个人的碗了加了一大箸面条。

这时候杜若他们才发现农夫还一口都没吃,“你怎么不吃呀,待会儿面糊了。”

农夫尴尬的停在那里,不好意思的笑笑:“我家大郎明天还要帮我做事,他已经半个月没吃过肉了,我想把我的这一份留给他。”朱厚照听了,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了,默默将手中的面放下。

人家借自己家的灶头,是给了钱给了东西的,农夫这时候也不好意思了。“你们吃吧,我看着就行。”

杜若也默默放下碗筷,从兜里摸出一大把约有十来个银馃子来,递给农夫,农夫也不要,杜若直接将钱塞进了他的怀里,他千恩万谢的收好了。

仁至义尽如此,农夫也不好意思犟了,高兴说道:“我是小杨村的人,刚刚那条小路看见没有,顺着那里去就是小杨村,你就说找一个叫杨二锤的人就成。咱们乡野人家也没什么稀罕物,少爷们要是在城中玩得没趣了就来找我吧,我带少爷们摸鱼挖藕去,你们北方人没见过吧?”

杜若将锅里剩下的那些面都夹到盆里,递给杨二锤,他也接过来,欢喜的吃起来。当下三人将面吃完,杨二锤将两人送回船上。

刚到岸边就看见刘瑾提着个灯笼站在那里,看见这边来了三个人,急忙迎上来。“哎哟,少爷们,你们可把老奴给急死了。怎么也不要个伺候的人就自己下船去呢。”

刚刚两个少爷就是如金童一般了,这会看见了一个伺候的人穿的也是绫罗绸缎,当下知道自己遇着的不是普通富裕人家,心下庆幸,也帮着解释道:“怕是两个少爷饿了,上岸找吃的。”

“你是?”刘瑾这才注意到这个人可不是船上的人。

杨二锤只是觉得这个人的声音怪怪的有些过分阴柔了,只是他没见过真正的太监也没往那方面,解释道:“我是附近小杨村的人,晚上守夜遇着两位少爷,这就送他们回来。”

刘瑾听了放下心来,摸了一块五两的银子,将他打发走了,杨二锤谢了又谢,再三让杜若他们到自己庄上往,才罢休了。

刘瑾叹了口气,认命的服侍朱厚照、杜若梳洗睡下。等到天亮,一觉睡醒,一行人十来艘船慢慢进了杭州的港口。

作者有话要说:昨晚的补上了,今天的晚上发

☆、第六十人把酒临风,歌姬声音婉转如黄莺一般。

刑德早就得了信,亲自带人等在了渡口。挂着京城杜家灯笼的行船驶进来,刑德眼尖一眼就看见了,忙迎上来,让身边的人赶紧将船固定在港口上。等了一会儿,就看见两个少年,一个穿着白色绣修竹的直裰,一个穿着蓝色祥云暗纹直裰,一前一后从船舱中出来。

“杜少爷,黄少爷,我已经等候多时了。”刑德忙把他们迎下来。这一船的人下来了,刑德一介商户也不好与后面的钦差大人们接触,只带着两人和护送的锦衣卫,一起到备好的私宅而来。其他的大人自然有交代好的人带着他们去定好的客栈歇息。

两人共乘一车,穿过这一片江南锦绣山水,到了一处白墙黑瓦的园林。两人下了马车,又换了马车,往里面精致屋舍而去。

“景色的确不同。”朱厚照掀开帘子看着外面绿树成荫,鲜花竞开,池内鸳鸯戏水,果然是江南温柔乡的模样。杜若自然知道他说的是与现代不同,笑道:“哪里会一样呢,要是在那时候,哪里会有这么一座宅子。”

不多会儿就穿过一片院子,到了正房里,徐贝娘早就等在那里了。徐贝娘今年也二十岁了,算是很大的大龄女青年了,她也不准备再嫁,索性自己将头发盘了,便于在外面行走。

最新小说: 我乃茅山大师 这个顶流他神经病!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龙族:逼我重生,还要我屠龙 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你不努力我怎么当上海贼王? 我成为阴司之后,全球恐怖降临了 从电影抽取技能 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都重生了,我当然选富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