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有人应道:“小仙师跟着那位小郎中去了。”
韩、李二人愕然相顾,“他二人却是投缘,也罢,且不急于一时,还是治病要紧。”
……
“李兄,你的医术真的都是自学的?”未来神医的性子有些木讷,但对刘同寿来说,完全构不成任何障碍,此时两人已经颇为热络了。
“是啊,爹他就是不肯教我,我只能自己看……”李时珍很苦恼的摇摇头,旋即又惊讶道:“韩大叔说的果然是真的,你师父真的托梦给你了,否则你怎么会知道这件事?”虽然家学渊源,可李言闻更希望他读圣贤书,考科举,并没有以医术相授。
有前世的资讯,还怕勾不起你的兴趣?刘同寿得意道:“当然了,我还知道,你是十四岁那年中的秀才,然后却在乡试中名落孙山呢,所以我师父才让我指点韩兄,让他跟你爹说,以后可以帮忙指点你的学业,以此作为求医的酬谢。”
“唉,老神仙什么都知道,怎地就不知,我的心思根本就不在科举上面,我不喜欢时文,只想学医,然后悬壶济世,让天下人不再受病痛的折磨……”
李时珍年幼时体弱多病,后来虽在父亲的细心调理下康复过来,但却深知病痛缠身之苦,因此也许下了宏愿。当然,会成为神医的关键还是他有那个天赋和兴趣。
官本位的时代就是这样,有本事的人都更加向往做官,这样才能有身份地位,不被欺压鄙视,实在做不了官,才退而求其次。
李言闻就是这样的心态,所以李时珍开始的求医之路是非常坎坷的,有一个堪称名医的父亲,却只能自学,而且还得先完成读经史的任务。这样的制度下,虽然李时珍能始终坚持如一,却不知埋没了多少天才。
只是这些话却不能明说,刘同寿摇摇手指:“那你可就说错了,俗话说的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读书是如此,学医也是如此,你想想,不亲眼见识过那些药材,仅凭一个名称,又岂能确定其功效,只有搜罗百氏,采访百方,才能真正学有所成。”
李时珍眼睛一亮:“同寿兄弟,你说的真好,这也是老神仙教你的?”
刘同寿微笑不语,不是老神仙教的,而是东壁兄你自己说的,嗯,你也是这么做的。
他装神秘,李时珍却也不追问,只是喃喃的感叹道:“老神仙的道行果真厉害,只是这场天灾好像更厉害,连老神仙的法力都难以阻挡啊。”
“啥?”刘同寿被吓了一跳,“东壁兄,你说什么天灾?”
“啊?”李时珍对他的反应很不解,茫然道:“水灾啊,就是老神仙预言的那个……”
“什么?水灾?”一语惊人,这次轮到刘同寿吃惊了。
第26章未雨绸缪
“东壁兄,你说有水灾要发生?”刘同寿惊异了,别说你现在还没成长为历史上那个神医,就算是,神医应该也没有夜观天象的技能吧?那个明明就是诸葛亮那种半仙的特技啊?
“是,哦,不是啊?水灾不是老神仙说的吗?”李时珍被他搞得有些糊涂,但还是详细的解释了一番。
“虽然我爹一力逼我读经史,但他外出采药的时候,我也有跟着,也知道点观天辨识天气的常识。俗话说:久晴西风雨,我乘舟入浙已有五六日,每日所见都是晴天,而这两天西风又起,这不正是落雨的征兆么?”
“下雨不见得就是水灾吧?”刘同寿点点头,又摇摇头。看云识天气,是很有用的野外生存技能,他没什么研究,但也觉得李时珍说的应该没错。
“所谓:无风现长浪,不久风必狂。无风起横浪,三日飓风降。”李时珍向北指指,又道:“过钱塘时,海面无风,但海潮却频起,应是有大风之象,陆上有雨,海上大风,又有老神仙的箴言在,这些迹象不正是水灾之兆吗?”
真的假的,难道是哥引起的蝴蝶效应?还是历史上本来就有这回事,不幸被哥的乌鸦嘴给说中了?刘同寿有点乱。嘉靖元年那样的大灾应该不会重演,但是否有规模比较小的,他就无法确定了,他不是研究历史的,普通规模的天灾也压根不会被记载在史书上。
见他神色有异,李时珍只当他担忧老道的安危,连忙出言宽慰:“同寿兄弟勿忧,老神仙法力高强,道行深厚,自是吉人天相,应该是不妨的。人力有时而尽,上天降灾,终究难以尽数消弭,总是要有点余波的……”
第28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