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国师作者:鲈州鱼
第15章
他无非是想弄出来个差不多的规矩,解决问题的同时,凝聚起人心,以对抗世家和恶霸的压迫,顺便替他扬名。
这样的东西,不需要运作的多完美,只要能解决大多数问题就可以了,涉及的人又不多,规矩也不需要定那么死,这个时代还是讲究人治的。
他相信,这个制度在东山镇,至少也有三五年的寿命,对他来说,这样就已经足够了。
“这样就放心了,信不过别人,还信不过老神仙吗?有他老人家盯着,谁要是做那昧良心的事,肯定是要遭报应的。”
“妙哉,妙哉,如此善法,足可堪比古之经典,前宋之际,就有乡民结社自保,抗击鞑虏的义举曾被传为美谈,如今我东山镇结社互助,今后全镇上下一心,同舟共济,却也不让先贤专美于前,以在下之见,不若就取名为共济社如何?”
刘同寿的忽悠**见效了,众人纷纷叫好,那个梁秀才更是引经据典的给这个组织起了个名字,又是引得了一片哄然叫好声。
“同舟共济,这名字不错,秀才果然是秀才,到底是比咱们老粗有学问。”
不和谐的声音也有,有人指着周老板弱弱的提醒道:“小仙师,您看,老周和老赵的事儿……”
“好说,不就是银子的事儿吗?”刘同寿大袖一挥,豪情万丈的说道:“但凡是钱能解决的,那就不叫个事儿,包在贫道身上了。”
楚楚满眼星星的看着自家师兄,寿哥果然与时俱进,昨天明明为了没有补偿金愁了半个晚上,现在却如此意气风发,嗯,与时俱进真是个优良品质啊。
第15章主动出击
刘同寿连施手段,将共济社的规程定了下来,紧接着,小镇就进入了极度繁忙的状态。
多数人都以配对为主,目标明确,并不复杂,不过也有比较复杂的,比如那个赵屠户的对头崔木匠,就忙得不可开交。
他的难题是木匠铺的位置不好。东山镇东南方向是山,西面临河,他住在镇西。
采伐木材要穿越整个镇子,很不方便,另外离水太近,也不利于木材的保存。再有就是他所在的位置有些偏僻,离码头倒是近了,可他做的都是些家什之类的东西,主要走零售路线,河上走的却都是大宗买卖,很不利于招揽生意。
而赵屠户的位置正在镇东,附近乡村的往来之人时有经过。
那些人不大会买肉,一是因为节俭的习惯使然,二来村庄也能自给自足,没这个需要,但那些人却会买家什,这东西要好一点的,还是得从他这个专业人士这里买。
若是两家位置互换,双方都有好处,离河近了取水也方便,养猪多少有些便利。只是以二人的关系,这种事崔木匠想都不敢想,结果刘同寿定下了共济社的章程,赵屠却是主动提出来了。
崔木匠心里这个高兴劲就别提了,搬迁,赶猪,他也是忙了个不亦乐乎,即便这样,也耽误不了他夸人。搬家走了十几个来回,他逢人就说刘同寿的英明,赵屠的仗义,众人自然也是笑着回应。
笑谈声中,刘同寿的威望一时无两,仅在他杜撰出来的那个老道之下。
不过,在一片拥戴声中,也有那么一点不和谐的因素,那就是镇上的两个富户,张、齐二家都没有入社的打算,让全镇上下一心的口号,显得没有那么名副其实了。
“小仙师,不如你去开导开导他们吧,说不定又是一段佳话呢。”对这事儿最上心,张罗得最起劲的不是刘同寿,而是那梁秀才。
这人对出名出风头都很有热情,却不喜欢努力下功夫,象现在这样,只是起哄张罗就能出名,他再满意不过了。借着跟刘同寿商量帮忙送信的机会,他也是念叨个没完。
“开导?怎么开导?”刘同寿懒洋洋的反问道。
他正领着楚楚慢悠悠的打着太极拳,时不时还会出声指点两句:“师妹,这拳法的要点是要沉肩坠肘,配合呼吸,这才能附和自然之道,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