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国师作者:鲈州鱼
第215章
正因如此,眼下的考前气氛中,少了几分紧张不安,充斥的,是兴奋和跃跃欲试的情绪。
考生们比官员到得早,寅时未过,便聚在宫门前候着了。当刘同寿带着浩浩荡荡的一票跟班抵达宫门时,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
众士子呼啦啦一下就围上去了,争相拜会今科领班。
同科同年,本来就是最值得珍惜的人际资源,士子们的宦途才刚起步,宦海凶险,多结奥援方是王道。而本科当中,最值得结交的,不是刘同寿还有哪个?
要知道,名正言顺的结交天子近臣,这种机会,一百年都遇不上一次啊!通常来说,天子近臣都是没有功名的,就算攀附上了,得了眼前的便宜,日后也总有被清算的一天。前朝依附的刘瑾的那些文臣,就是最好的例子。
正常情况下的政争失败者。通常都能保全身家性命,只是丢官去职,而刘瑾倒台后,一众党羽都是遭到了全面的清算,身死名裂不说,连家人都无法保全,怎么一个惨字能够形容?
如今则不同。尽管世人皆知,刘同寿是靠神棍的手段上位的,但皇上下了旨。然后朝廷有了公议,准他参加科举,最后他还中了式!不管过程如何。结果就是,他现在已经洗白上岸,摇身一变,成了新科进士,未来的前途无可限量!
这样的潜力股,不上赶子结交,又更待何时?
“刘年兄,在下是无锡王立道,家父晚年由儒入道,在下也获益良多。在下与年兄既是同乡。机遇也有相似处,当真是缘分不浅呐!”
“刘年兄,在下……”
新科进士,年龄普遍在三十岁以上,很多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五十岁往上,须发已然斑白者,同样大有人在。这些人当刘同寿的叔伯都可以了,但此时却都显得很恭敬,一个个拱手为礼,口称年兄。自我介绍时,也是花样百出,拼命的拉近关系。
倒也不是士子们不知廉耻,只是官场上,讲究达者为先,同年排序的时候,论的是名次,而不是年龄。嘉靖在圣旨中,钦点了刘同寿这个天子门生一个恩旨第215章?”
刘同寿的马屁功夫一般,但他一直牢记三句话不离皇帝的原则,这一手就比其他人厉害多了。这一次,附和声就少了很多,士子们毕竟还未入宦途,脸皮还是很薄地。
不过,也有人表现得更热络了。刘同寿暗暗把这些人的名字记在心中,尤其是这个说话的嘉兴沈瀚。
大多数人都围上来了,但也有少数人没动弹,这些都是不信邪的,一个个凝神提气的憋着劲,打算在殿试上来个绝地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