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国师作者:鲈州鱼
第207章
他们的要求当然遭到了另一些人的反对,进了号房之后,考生与外界就应该是隔离的,进号房搜身,全无先例,明明就是有人要以权谋私,公报私仇
双方各有理由,同时也各有顾忌,自然谁也说服不了对手,也没办法动用后台强压,最终形成了谁也奈何不了谁的局面
就在双方的僵持中,会试结束了不过,对抗仍然在延续着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将是对抗的最后,也是最为激烈的一个环节不单是因为参与者的身份高,权势大,重要的是,评卷,本身就是最容易动手脚的一个环节
评卷,从收卷开始
墨卷收上来,先由收卷官签名用印,然后由外帘地弥封官把姓名封了,送往誊录所由誊录人员用朱笔誊成朱卷,再经专人对读确定无误后,才将弥封朱卷弥封,把两卷送到收掌所核对朱墨卷地红号无误,又将两卷分开,墨卷在外帘官处存好送去给考官批阅
整个环节环环相扣,全无一丝漏洞
不过,只要经了人手,难免就会有弊端,上述的任一环节中,都有动手脚的可能
收卷官可以设法留下记号,弥封官可以故意封不严眷录人员虽然没啥特权,但如果跟验读官有所勾结,也不是无法可施
对峙的双方都是各中能手当然不会漏掉这些细节,争执之下,很多细节都得到了修正
首先收卷官从一个变成了俩,起到互相监视的作用另外,收卷的时候,考生应将卷面朝下放置,直到弥封官背卷封名,并与其他墨卷混在一起之后,才能翻转过来后面的流程也与此相似,总之,就是最大限度的削减整个流程中的人为因素
要不怎么说,制衡有利于法制建设垄断则容易滋生**呢?成也是人,败同样是人
这是互相妥协后的结果,双方都能接受,唯一对这个方式不满的,只有谢家的人了
不过就算谢迁老头巅峰的时候,也谈不上独霸朝堂,现如今,老谢已死,只靠几个儿子撑场面,谢家在余姚虽威风罢了,没想到对方竟然把出处都搞清楚了眼见士子们从义愤转成了惊讶,他再顾不得许多,当即就打算点破鸽子的玄虚:“你分明就是……”
“人生天地间,须得对上天有敬畏之心;父生子,子生孙,世世代代,薪火传承,故曰:敬天法祖是也”刘同寿哪里会给对头说话的机会,他似模似样的打了个稽首,朗声道:“周礼备而全,道、法、阴阳诸家学说,皆出自于此,本官出身羽门,读经史先读周礼,有何不妥?”
“贤弟所言极是,周道善备,愚兄也是以此作答”不等谢正反驳,人群中已经有人附和出声,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韩应龙
随后,孙升等出名的才子也是纷纷出言附和,光是刘同寿说没什么,但有了韩、孙等才子作注脚,那就不一般,于是,士子们的情绪一下高涨起来
以此论作答的,都是红光满面,高声说着自己的心得体会;没想到此节的,则是捶胸顿足,懊丧不已除了少数答错了,还死硬到底的人之外,所有人都把这个当成了标准答案,本来秩序井然的散场,倒是和后世大考过后对答案的场面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