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国师作者:鲈州鱼
第124章
“郝大哥,沈大哥是自己人,什么事都不用避讳他,有话不妨直说。”刘同寿随口一句话,沈方卓却感动的不得了。
这位高手最向往的就是侠义之道,对忠诚、义气、荣耀之类的东西完全没有抵抗力,被刘同寿把握到弱点之后,已经是死心塌地的了。
“公子,是不是再等等?夫人那边……应该很快就有消息了。”郝老刀提出的问题,就不是刘同寿能轻易忽略过去了的。
刘同寿一迭声的追问道:“我娘?果然我有娘么?她现在何处?为什么你不直接告诉我地方,让我去找她?”
“公子,夫人到底在哪儿,属下几个也不知道,我们几个人也是这两年才得到了公子和夫人的消息,然后奉命在公子身边护持的。”
“你们是我爹的旧部?”
郝老刀点点头。
“我爹又是什么人?不能说?对我都不能说?”
郝老刀满脸都是为难之色:“事关重大,公子还是等夫人亲口对你说吧。”
“那你们没见到我娘,却知道我和我娘的近况,还知道近期就会有消息,应该是有个联络人了?这人是谁?”刘同寿自问自答,问题一个比一个犀利。
郝老刀脸色发苦。他是个粗犷的性子,并不擅长这些弯弯绕绕,何况,他本心也不觉得这些情况有什么好隐瞒的。但夫人那边的命令是这样,他也只能遵从,对刘同寿的这些问题,他也是无语相对。
“看来……也只能是他了。”刘同寿心中已经有了答案,沉思片刻,他做了决断:“现在我们是在跟时间赛跑,实在耽误不得,反正我如今已经名声远播,我娘也不至于找不到我,与其在这里苦等,不如先上路,把该做的事情做了再说。”
“便依公子。”郝老刀想想也觉得有理,刘同寿多在上虞停留一天,就有可能多生变数,还不如先上路再说,以那位的本事,要赶上来应该不难,见夫人的事,可以到时再说。
更重要的是,刘同寿的性子和他父亲差不多,一旦打定了主意,十匹马也拉不回来,他自忖没有舌粲莲花的本事,也只能顺着他的意思来了。
第113章劫杀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比起中原和北方,冬季带给江南的影响相对弱些,即便已经到了仲冬时节,江南大地上,仍稀稀落落的点缀着些青绿之色。
今年的年景算不上好,夏秋之际经历过一场水灾,但日子总是要过的。
官道两旁,农夫们三三两两的走在田头埂间,有人互相交谈着,讨论着来年的年景;也有人弯着腰,挥动着手中的工具,试图将沟渠挖的更深些,让其能多蓄些水,以应付明年有可能发生的旱灾。
路上也不见了流离失所的灾民们的身影。
天不救人,人也只能自救,朝廷的赈济虽迟迟没有动静,但此间终归是富庶繁华之地,人力永远是紧缺的。即便没了房舍田地,只要还有把子力气,毕竟还是能找到份工来做,养活一家老小的。若是手里还有点其他活计,日子未尝不会慢慢好起来。
毕竟,这里是江南。
对于官道上穿梭往来的车马,很少有人关注,尤其是那些连仆从都鲜衣怒马的车队,百姓们更是唯恐避之不及。
官宦之家讲究多,万一被看得烦了,说不定就会引出什么麻烦来。对大人物们来说,可能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插曲,可对平民之家来说,却有可能是灭顶之灾。
不过,近段时间以来,情况有了些变化。官道上每有车队经过,都会引起一阵注视,田间的农夫垂着头,眼帘却微微抬起,视线在车队间逡巡着;那些建在道路两旁的屋舍中,也会打开条门缝,露出一双,或者几双眼睛,带着期待和憧憬,向车队眺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