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刘同寿点点头,这里的两个人都不是外人,他也不怕把真实的目的讲出来,毕竟这药最终还得着落在李时珍身上,就算现在不用,将来进京之后也是用得上的,当然,理由就要斟酌一下了。
“东壁兄,李伯父的确固执了一些,不过他的心情是可以体谅的,无非就是希望你能比他更有成就。如果一定说有错,那错误也不在他身上,而是在于这个天下的风气,都是社会逼的啊。”
“贤弟言之有理。”李时珍点头认同,他老爹在医术上投入的心血还是很多的,若不是因为社会地位低,受过太多苦楚,他也不会对当官这么执着,“贤弟可是要让我去劝我爹,向他求药?”
“非也,”刘同寿一摆手,一脸悲天悯人的说道:“要改变这种情况,自下而上的努力是行不通的,只能想办法影响上层人物,让他们意识到医术的重要性,比如说,皇上!”
“这个……只怕很难吧?”
“怎么不行?医者也是道家一脉,道家的养生之道跟医术是相辅相成的,今上即位十余年却苦于无嗣,若是能借着水陆大会的机会,解决了这个问题,咱们就可以进京,然后对那位九五之尊加以影响了。”
刘同寿眉飞色舞的说道:“东壁兄,你想想,若是将来的医生,走到哪儿都受人尊敬,无人欺压,那还有谁会跟李伯父,跟你一样,明明心中向往杏林风光,却被逼着走那条崎岖无趣的科举之路呢?”
“确实……”李时珍被他说得大为意动,他爹其实不是官迷,只是有某种执念罢了。
他如果坚持学医,到最后,他爹八成还是会妥协,但两人肯定会闹得很僵,说不定还会伤了父子之情,哪里比得上刘同寿这招?当然,刘同寿这招涉及到了皇帝,希望相当渺茫,不过,他的同寿贤弟一向擅于创造奇迹,这样想想,这事儿其实还是很有搞头的。
“类似的药肯定会有,但却不能一概而同,不同的人,不同的症状,药方中的用药量,甚至用什么药,都是需要仔细斟酌的,况且,病患还是皇上……”愿景总是很美丽的,但想要落实下去,却有着诸多的难题,李时珍一连串的问题搞得刘同寿有点发懵。
“师兄,那个吴探花不是说,八月的时候,刚夭折了一位皇子么?”楚楚突然插了一句。
“是啊,就是因为夭了一个,所以才急着……咦?”刘同寿随口回答,话说到一半,他却突然愣住了,再过得片刻,在两个同伴的注视下,他一拍脑门,恍然笑道:“嗨,我就说哪里不对劲呢,皇帝又不是没能力,现在就找医生,不是舍本逐末吗。”
第66章初至杭州
十月初一,寒衣节。
这个节日的由来很多,最广为流传的版本是孟姜女哭长城的典故,当年这个可怜女人就是在十月初一这一天出发,去边塞给丈夫送医御寒的。
因为送寒衣的对象是亡者,所以十月朝这个节日也和清明、中元一起,并称为传统的三大鬼节。
同时,十月朝也是入冬的第一天,南京民谚有云: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按照宋制,十月朔拜暮,有司进暖炭,民间作暖炉会,大抵跟后世北方,冬天烧暖气是差不多的意思。
但在嘉靖十三年的初冬,江南人迎来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寒衣节。就在这一天,消灾慰灵的水陆大会开场了。
这是一场万众期待的盛事,从放出风声的那一刻起,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其原因很多,首先,这是布政司衙门首倡,并得到朝廷许可的,有着官方的背景。在官本位时代,有官方背景的东西本就很容易受到追捧,这是先天性的优势,算是天时。
其次,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个时代的杭州的地位虽然不如宋朝那么举足轻重,但却也不容小觑。就算在繁华甲天下的江南,这里也是首屈一指的繁华都市。
若非是杭州这样的地方,消息能否传得飞快不说,单说在短期内涌入的大量外来人的安置问题,就难以解决了,这个就是地利。
人和更不消说,与会者众多。这里说的不是来看热闹的普通百姓,而是打算在会上做法事,或者说做表演的各路宗门。
其中地位最高的,毫无疑问是天台山的紫阳派了;路途最遥远的,则是远在山东登州的崂山派,这一派以捉鬼的手段而闻名,江南的百姓也多有耳闻;其余诸如四大名寺,以及后起之秀武当派等等佛道宗门不胜枚举。
据官方统计,单是提前到场的,就已经有五十余个大小宗门了,其他将至未至的,总还有一二十家,除了如今最为显赫的龙虎山没有到场之外,其他能赶得及的,基本上都来了。
第70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