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国师作者:鲈州鱼
第54章
说着,他如释重负的叹了口气,心里也是腹诽,自己这也算是遭了场无妄之灾,早知道小道士就是为了这件事,自己又何必担惊受怕这一场呢?
“既然如此,那上奏朝廷之事就没问题了。”刘同寿点点头,也是话锋一转,“不过,另一件事,就应该属于大人的该管了吧?择日不如撞日,干脆就在今天,一并拿出个章程来如何?”
“您是说……”崔知府悚然而惊。
刘同寿双目如炬,看着崔平宇,一字一句的说道:“上虞典史项某及其爪牙,以公谋私,以职权残害百姓,给朝廷脸上抹黑,罪在不赦!崔明府,这可是大大的不忠不义啊,您身为一府父母官,代天子牧民,岂能视而不见?”
“……”崔平宇心中大叫不妙,高兴的太早了,怎么就把这茬给忘了呢?很明显,这是明明白白的威胁恐吓啊,不忠?自己若是不答应,这位小爷不出去嚷嚷才怪呢,偏偏自己又刚刚把布政司的事儿告诉人家了,这不是自作孽吗?
他恨不得抽自己一个耳光,可事到临头懊悔迟,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和刘同寿商量了,“刘道长,这事儿还有转圜的余地吗?”
“没有。”刘同寿斩钉截铁的回答。
“此事……”崔平宇搓着双手,心中千念百转,脸色也是变幻不定,最后在刘同寿目光的逼视下,他终于下定了决心。
“也罢,便依刘道长!”
第51章让人烦心的嘉靖朝
出了府衙,不但那群士子还在等着,连看热闹的百姓也在。不得不说,比起举人,梁萧更像个说书先生,尤其这会儿,被各种崇拜的眼神包围着的新科举人很是沉醉。
自打他十六岁中秀才那年以后,已经许多年没享受过这等待遇了,所以,尽管他也知道,那崇拜中,大部分是冲着刘同寿去的,但他一样有荣与焉。他可是小仙师门下的首席弟子,慧眼识仙比韩应龙还要早上那么一点点。
不过,刘同寿接下来的举动却让他有些失望,小道士并没有继续用那些神鬼之事,鼓动士子们的情绪,而是淡淡的讲了些正正经经的爱国忠君理论,让众人大为失望。
梁举人很有一种未尽全功之感,在回客栈的路上,犹自念念不休。
“我说同寿,你给我打眼色的时候,难道不是让我稳住他们,然后共襄盛举的意思吗?虽然我也不知道你要做的大事是什么,可总归不是现在这样吧?你之前督促我的那个办法虽然有效,后遗症也不少,杭州那边……唉!总是要去澄清一下才好,不然我这……”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中举的激动过后,某人也是故态萌发,想着在苏杭这样的地方被列入了黑名单,他心里就是一阵阵的难过。
虽然刘同寿已经帮他澄清了,可传闻这种东西,负面消息总是比正面消息传的快,也更容易让人置信,能不能恢复在风月场上的名誉,要用多长时间,那就不好说了。
刘同寿皱着眉头,没搭理他,梁萧讨了个没趣的同时,也有些诧异,这种反应可不是上虞小仙师的作风。
李时珍倒是看出了点端详,“同寿,刚才的事不是很顺利么?怎么出来后,你却一直皱眉不展的样子?莫非事情还会有波折?”
没有功名在身,却能以言词魄力折服一府太守,全程见证了整个过程,李时珍也是佩服的无以复加,只觉刘同寿说的行行出状元果然不虚。
李言闻之所以逼儿子读书,就是因为有感于医生的地位太低,常受欺压和白眼,若是能和刘同寿一样,弃文从医又有何难?
一时间,李时珍也是信心大增。
“没什么,只是突然想到了些事情罢了。”刘同寿摇了摇头。
“贤弟想必是在忧虑黎民之苦吧?”韩应龙感叹一声,“贤弟放心,如今国泰民安,虽及不上弘治年间众正盈朝的气象,可也不遑多让,赈济之事,朝廷自有公论,无须多忧。倒是贤弟身处江湖之远,而不忘天下疾苦,这份心胸着实让人钦佩。”
刘同寿哑然,这怎么又误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