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3 章(1 / 2)

明末工程师作者:米酿

第473章

如今李植的纺织工厂有工人二万,月产布三十五万匹,以一两银子每匹的出厂价计算,这一年下来就是一百一十万两银子的利润。再加上贩卖到日本去有贸易价差,利润更高。

如果这个贸易突然中断,不但会造成李植收入锐减,更会在范家庄造成两万人失业,一下子就会让范家庄的富庶化为乌有。

韩金信说道:“国公爷,日本的纺织工厂被我们的廉价精布打得溃不成军,导致了整个行业的崩溃。几个倭国亲藩大名说不禁止精布,日本各地的经济要持续萧条。”

“恐怕要不了多久,倭国幕府就要全面禁止李家精布进口。”

李植看着怀德殿门口的风景,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如果日本禁止我们的李家精布贸易,就是对本公宣战!”

第0558章德川家光

日本“首都”江户城中,本丸御殿内,德川幕府的两位“大老”和五位“老中”端坐在御殿两侧光滑的木地板上,眉头紧蹙。

日本目前的统治者是德川幕府,这个政权是在一六零三年由德川家康创建的。德川家康以几十年如一日的毅力和健康,熬死了日本的两位霸主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赢得了决定性的关原之战,最终在日本建立了统治全国的幕府制度。

到了如今的崇祯十六年,也就是一六四三年,德川家康早已经死去。现在德川幕府的最高统治者是幕府将军德川家光,也就是德川家康的孙子。

德川幕府并不像明朝政府那样中央集权管理国家,德川幕府下面更有许多分封诸侯。这些日本诸侯被称为“大名”,在地方上高度自治俨如小国,拥有军事、司法和行政权力。

比如万历三十七年,日本诸侯“萨摩藩”就私自出兵琉球,把这个历来向大明朝贡的海上小国变成了萨摩藩的领土。而德川幕府在事后得知消息后,也默认了萨摩藩占领琉球的事实。

德川家,实际上也是一个大名,一个日本最大的大名。

但无论如何,这些藩镇再独立,名义上都是听命于德川幕府的,受制于德川幕府的种种制度安排。

而德川幕府的统治,则由两名大老和五名老中管理。

基本上,大老相当于明朝的内阁首辅、次辅,而老中则相当于内阁阁老。

此时在御殿中,七位幕府高官端坐在地板上,面色凝重。

如今在日本,禁止大明李家精布的诉求已经变成一股思潮,席卷整个日本国。

日本的经济和大明一样,也是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德川家光在约束百姓生活制度的《庆安御触书》中就规定:“男子耕田,女子纺布”。

然而这种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近些年受到李植工业化大生产的严重冲击。大明李家的精布物美价廉,几乎是势如破竹地冲破了日本农家的纺织业。日本银产丰富,绵价纱价都较高,和廉价精致的李家精布比起来毫无可比性。

一时之间,日本国无论南北,人人皆买精布,人人皆穿精布衣服。日本国本土生产的粗布,完全失去了市场。

一些原先靠妇女纺织补贴家用的农民,顿时陷入了穷困中。

不仅农家纺织被李家精布打败,即便是纺织工场也在精布的冲击下纷纷破产。这些纺织工场的生存主要是依赖规模效应,技术上并无先进之处,完全不是范家庄纺织工厂的对手。在日本京都附近,一些原先依靠纺织业繁荣的市镇渐渐衰败,乃至于城去人空。

在十七世纪的自然经济下,百姓的需求无非是衣食住行,纺织业可谓是一个国家的重要产业。纺织业被李植打败后,农村市镇失去了一个重要经济来源。连锁效应下,整个日本的经济都萧条了许多。

日本以前向大明进口的商品,都是生丝、瓷器等奢侈品,并不冲击日本的本土产业。如今李家精布打垮了日本的纺织业,导致百姓穷困,便渐渐引起了日本武士阶层的注意。不少武士都主张禁止大明的精布进口。

这股思潮渐渐酝酿,在崇祯十六年十月,变成了一股浪潮。十月初,几个深受幕府将军器重的亲藩大名联名上书,要求德川将军禁止精布进口,给日本国内纺织业生存空间。

最新小说: 病娇向乙女合集 六零随军,绝嗣大佬爆宠易孕娇妻 淫荡黑童话(高h) 胡来(NPH) [家教初代] 理想之城 [咒术回战] 这个留学生我好像在哪见过 [英美娱] 好莱坞摇滚日志 [山河令同人] 师父,请闭嘴 [历史同人] 开局给秦始皇讲秦国历史 [家教同人] 里包恩想要和我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