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工程师作者:米酿
第470章
山东如今已经被李植视为囊中物,李植当然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在山东。李植计划要在山东大兴水利,利用龙尾车和水坝灌溉旱地开发出新田,扩大粮食产出。
李植多买的一百五十万石粮食,就是给开荒农民们食用的。开荒时候体力消耗大,热量供应必须跟上。
但光有劳动力还建不了水利设施,还必须有精通于水利的人员坐镇指挥。基于这个目的,李植把郑晖从台湾调来,让他带着新竹的“水利员”们在山东开发水利设施。
九月十二日,李植在胶州的码头上迎到了郑晖。
郑晖穿着正二品的大红武官官袍,乘坐五千料铁甲舰扬威号来到了山东。他看到在码头上迎接自己的李植,十分激动,快步从船板上跑上了岸跪倒在李植前面,大声说道:“惊动国公爷亲自迎接,下官受宠若惊!”
李植扶起郑晖,笑道:“郑晖你辛苦了,你坐镇台湾开发水利做的很好,如今山东需要开发,也需要你的人一展身手了。”
郑晖站起来拱手说道:“国公爷放心,这次山东的水利开发绝对不会失手。”
郑晖一指身边的一名黑瘦汉子,说道:“这是靖一善,崇祯十二年起就跟着我在新竹搞水利,脑袋最灵活,做事也很有原则。他经手的水利工程,就没有一个不坚固耐用,造福一方的。”
李植看了看那个汉子,见他身上穿着正三品武官官服,知道这肯定是郑晖麾下干将,笑道:“靖一善,这次要你出力了。”
靖一善似乎有些傲气,倒是没有给李植下跪。他朝李植做了个长揖,就站直说道:“国公爷放心,这次我带来了五百名‘水利员’,大半个新竹的水利员都被我带来了。我们在山东忙碌一年,一定把山东的水利设施提高一个台阶。”
李植看着自信的靖一善,看着船上陆续走下来的几百名水利员,点了点头。
第0554章国公陂
十月初三,秋种已经完成了大半个月。在李植的赈灾粮食支撑下,山东全省的秋种农事几乎全部完成。吃饱了饭,农民干活干得很顺利。
李植骑马行走在田间小路上,看到两边的麦田里都长出了绿色的麦苗。
走了一个时辰,靖一善往前一指,笑道:“国公爷,我们的国公陂就在前面这个鲫鱼沟了。还有一里路就到了。”
李植点了点头,继续往前面骑去。十几个亲卫听说目的地快到了,快马往前面驰骋而去,先去看看那鲫鱼沟上有没有什么危险。
李植随口问道:“靖一善,这国公陂修好后,可以灌溉多少旱地?”
靖一善笑道:“国公爷莫急,等到了鲫鱼沟上,我再细细给国公说明。”
李植莫名其妙在靖一善这里吃了个钉子,有些无语。这年头李植让其他人说话,哪个不是毕恭毕敬说一大通,把自己知道的全抖出来的?这个靖一善倒是好,不到现场对着实物还懒得说。李植看了看郑晖,暗道这靖一善也太傲气了吧。
郑晖见李植看向自己,有些着急。他急忙看向靖一善,瞪大眼睛似乎是催促靖一善快说,靖一善却悠然地骑着马,看都不看郑晖。郑晖头上冒出几滴冷汗,却也拿这靖一善没有办法,说道:“国公爷,等下到了鲫鱼沟,靖一善自然会细细说明。”
李植皱了皱眉头,暗道这靖一善恃才放旷,倒是不能重用。郑晖为了得到满意的水利工程,竟能忍受手下如此桀骜,当真是全心全意扑在新竹的建设上。李植琢磨了一会,对郑晖的评价又高了一分。
到了鲫鱼沟,李植走到一个小土丘上,看到了几万人在那里挖土挑担,正在填埋一条小河的河道。忙碌的农民们吃饱了饭,干起活来很卖力,场面热火朝天。
靖一善跳下马来,从马鞍下面掏出几张图纸,在李植面前打开其中一份,说道:“国公爷你看,我们在这小河鲫鱼沟的河道上和附近的低洼处修一个一百一十三丈的水泥堤坝,这堤坝最高处两丈三尺,拦住小河蓄水,把鲫鱼沟后面的这一片低洼地变成一个高于周围旱地的大水库。”
“堤内外两侧岸墙均用长条石丁顺交插、分层迭砌,堤中夯填粘土,上填一层水泥,顶面再用石板铺砌成为‘陂埕’。每两丈修有一个堤墩,墩长三尺,宽二尺,用长条石插入地面二尺。这样修成的堤坝经久耐用,不惧水火,最是坚固。”
“堤坝上开有十个流水闸。遇旱情则关闸蓄水,遇洪涝则开闸放水,让水库里面的水位保持在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