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4 章(2 / 2)

士绅们幻想着坐地起价勒索李植,在李植的抛压下顽强抵抗,主动为李植“接盘”。一些山东的士绅甚至把自己住的宅邸都抵押出去,砸锅卖铁囤粮。结果李植的二百八十万石粮食全部高价卖给了这些“做市”的士绅们。

因为贪婪无耻,这些士绅们毫不犹豫地钻进了李植的圈套中。

“幕府海外厅大使”高立功这次按照李植的命令在大江南北忙碌买卖粮食,最是辛苦。他本来就清瘦的身子更瘦了几斤。不过在这场“粮价战争”大获全胜后,他的精神气很足。他喝了一口茶,大声说道:

“国公爷,这次我们的粮食大多倾销在山东,有的卖了五两五钱,有的卖了五两,平均售价大概是五两三钱。按二两五钱的成本价计算,我们的二百八十石粮食足足赚了七百八十万两的银子。”

听到高立功的话,守正殿中的众人都是眼睛一亮。

七百八十万两银子,这是天津一镇不曾有过的巨款。就算打败郑芝龙,李植也只抢到了六百二十多万两银子。想不到设一个圈套让士绅们钻一钻,士绅们就给李植送来了七百八十万两银子。

有了这笔银子,李植山东赈灾的花费,起码赚回来一半。

众人对视了一阵,哈哈大笑起来。

高立功笑着看了看众人,又说道:“这还只是我们赚到的。南方的士绅们为了稳住粮价,砸银子高价收购小民的粮食,起码又花费了几百万两银子。这些银子全部从士绅的银库流入到小民的腰包里。”

“国公爷的运筹帷幄,让我们这次不但赚到了银子,还做了一件造福百姓的好事。”

众人对视了一眼,眼睛里满是笑意。这些毫无底线的士绅们因为自己的贪婪无耻损失了一笔巨资。

李兴哈了一声,大声说道:“大哥!现在就等台湾的红薯运来,把粮价狠狠砸下来。让疯狂囤粮的士绅倾家荡产了。等这些准备发国难财的士绅知道我们可以自己解决赈灾的粮食,估计上吊的心都会有!”

李植看着殿外的风景,笑着点了点头。

……

台湾新竹的码头上,郑晖看着一批批往船上装的红薯,意气风发。

自己按照津国公的安排在台湾耕耘四年,如今终于到了收获的时节。

郑晖本是一个小酒馆的账房,勉强温饱。但追随了远房表弟李植后,却一路被李植提拔,平步青云。九年过去,郑晖已经是都指挥使,参将官身,可谓是出人头地。

因为郑晖的出众,李植把郑晖的兄弟姐妹都提拔了。如今郑晖的亲人都担任着他们追随李植之前不敢奢望的要职,满门皆贵。郑晖心里十分感激津国公李植。

但比起津国公给自己的高爵厚禄,还是为津国公的事业做出贡献更让郑晖有成就感。

从六月初起,台湾的一万五千顷良田已经全部种上红薯。这一季夏薯收获后,将为山东赈灾提供弹药,为津国公入主山东打下坚实基础。

红薯在江南不受欢迎,在北方产量很低。但在福建和台湾的红土上,红薯却有远胜于水稻的亩产。在明末的福建,红薯养活了八闽大地无数的饥民。

“初种于漳郡,渐及泉州,渐及莆(田)”。它藤蔓延伸,覆盖了整个闽南红土带。时人的一份笔记记载:“遍地皆种,物多价廉,三餐当饭而食,小民赖之”。

关于红薯的亩产量,乾隆十三年江西大庚知县余光璧说:“每亩可收三四千斤”。山东省布政使陆耀在乾隆五十年之前所著的《甘薯录》中说,种植红薯“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

当然,红薯含糖量很低。一斤五两红薯提供的热量只相当于五两大米。所以新竹的红薯虽然一季夏薯亩产一千五百斤,却也只相当于五百斤大米的热量。

说红薯在二十世纪一年亩产只有一千多斤的说法,纯粹是无稽之谈。一千多斤红薯只相当于几百斤大米,如果那么低的产量,谁还会种这种食用后腹部不适的作物?

第464章

恋耽美

最新小说: 病娇向乙女合集 六零随军,绝嗣大佬爆宠易孕娇妻 淫荡黑童话(高h) 胡来(NPH) [家教初代] 理想之城 [咒术回战] 这个留学生我好像在哪见过 [英美娱] 好莱坞摇滚日志 [山河令同人] 师父,请闭嘴 [历史同人] 开局给秦始皇讲秦国历史 [家教同人] 里包恩想要和我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