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工程师作者:米酿
第364章
听到孔有德话,皇太极左手边的满清贝勒们齐齐动容。想不到三万绵羊一样的汉人,经过两年多的操练武备,如今已经成为一支虎狼之师。这样的军马,就算对上人数相同的八旗满洲大兵,恐怕也不会落下风。
诸贝勒对视了一眼,眼里都有些惊讶和不安。
这汉八旗不受任何一个贝勒节制,直属于皇太极。皇太极虽然因为入关劫掠的国策失败受诸贝勒非议,但如今有这汉军旗在手,其威望,恐怕又要增加几分。
满清都察院参政,投降满清的汉臣张存仁拱手说道:“皇上,如今我大清铁骑如云,加以蒙古军士,兼有汉军旗火铳兵,即取天下亦有余力,何需死守辽东一地?如今我汉军旗已经训练完毕,正当乘此机会挥师南下,问鼎中原。”
皇太极问道:“如何取天下呢?”
张存仁答道:“臣有上、中、下三策,愿献于皇上。”
“上策是刺心之术。明国皇帝昏庸,百官糜烂,若皇上派大兵直捣明国燕京,割据河北,大事可成也。明国燕京之中多客居之人,断天津漕运粮路和西山煤路,必不能守。”
听到张存仁的话,皇太极没有说话。
张存仁又说道:“中策则是断喉之术,山海关是北京和宁锦之间的咽喉,则关外等城陷于绝经,唾手可得。”
见皇太极还是不说话,张存仁有些惶恐,又说道:“下策是剪枝之术,屯兵广宁,逼临宁锦门户,使彼耕种自废,逐步夺取锦宁,把明军赶回山海关去。”
听到张存仁的下策,皇太极才稍微动容,点了点头。
皇太极大声说道:“如今我大军已操练完成,可堪一战。便是李植全军攻来,我大清兵也不会落下风。我决定攻打明国锦州,先克锦州,再下松山、杏山、塔山,直趋宁远。”
众贝勒对视了一眼,多尔衮站出来说道:“皇上,锦州防卫严密,恐怕一时半会我大军拿不下。”
皇太极点头说道:“锦州防卫严密,我自然不期望能一鼓而下。我军围困锦州,明军必来救援,我大军在锦州城为围点打援,把明军来的援军全部打掉,此为制胜之道也。”
第0421章密诏
十一月十六日,大明皇城乾清宫内,朱由检看着洪承畴的三百里加急奏章,皱眉不语。
奏章上写的清楚:十一月十日,东奴七万大军围住了锦州城,攻打甚急。前锋总兵官祖大寿被困于锦州城中。
锦州城中只有六个月的粮草,尤其是烧火的木柴不足,只够使用三个月。如果援兵断绝,很快城中就无力支持。
锦州城是大明宁锦防线的最前沿,是大明的桥头堡。大明一年花费四百多万两银子在宁锦防线上,可知宁锦防线在大明朝朝中诸公心中的地位。如果锦州被攻下,则宁锦防线要收缩几十里。
丢城弃土之责,谁人承担?如果锦州丢失,恐怕到时候言官纷纷要攻击天子朱由检。
不仅如此,祖大寿帐下的兵马更是关宁军中的精锐,素有骁勇敢战之名。祖大寿若是被清军杀死,也是大明难以承受的损失。
因此种种,锦州有不得不援之势。
洪承畴的奏章上说了,东奴七万人屯田义州,攻打锦州附近的大小屯堡,摆出了长期围困的姿态。而且锦州距离东奴沈阳不过五百里,鞑子的兵马从沈阳发兵,几天就能杀到锦州城下。此番若战,必是大战,恳请天子征调十万兵马支援锦州。
朱由检在乾清宫里来回踱步,似乎对有些事情无法抉择。
王承恩看着朱由检的脸色,说道:“皇爷,锦州有警,这是不得不援的形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