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工程师作者:米酿
第245章
孔有德心中苦涩,表面上却一脸赤诚,大声领命下去了。
过了一段时间,孔有德就黑着脸把他麾下的红夷大炮搬了出来。那些炮动辄两、三千斤重,每一门都需要七、八头牛才能拉动。但炮的做工却只能算一般般,不少炮管上都有气孔,显然是用泥范法铸造的,容易炸镗。
李植在望远镜里看到了孔有德的动作,暗道这清军居然也有大炮,要和自己对射?
李植大声喊道:“调六十门大炮到北墙来!”
选锋团的炮兵立即把六十架炮车从南墙的土炮台里卸了出来,挪到了城北去。
孔有德不知道李植那边早已做好布置,还在忙碌着他的十八门大炮。大炮被拉到了距离李植寨垒一里的地方,孔有德的炮兵开始装弹。
孔有德的炮兵是孙元化用西法培养出来的,也有铳规、铳尺和矩度仪等一整套量具。冲李植的阵地瞄了一阵后,孔有德的管炮参将李九成大声吼道:“开炮!”
只听到一片轰隆隆额炮声,十八门大炮同时开火,吐出了火舌,朝李植的寨垒北面射出了十八颗弹丸。那弹丸划破天空呼啸而至,有六发击中了李植的土墙,轻易就把半米厚的土墙打破了,溅出了一大片的泥土。那炮弹击溃土墙后势头不减,继续往前,打死了两个在北墙警戒的虎贲师士兵。
看到孔有德大炮伤到了自己的士兵,李植大声吼道:“北墙火炮开火,把鞑子的大炮打烂!”
第0279章羽翼已成
皇太极想用火炮试试李植的反应,李植也想看看皇太极军中火炮的水平,所以让皇太极先开炮。这种双方军队的互相试探中,也不争一时的长短。如果李植先开炮,估计一轮炮过去清军就崩溃了。
李植和满清的战争还很长,李植需要了解清军炮兵的水平,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寨垒北墙上此时没有站满人,又有各种防御设施,让清军先射一轮,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不过李植还是小看了清军的火炮,他没想到鞑子的火炮能命中土墙,能打死两个警戒的士兵。死了两个士兵,还是让李植十分心疼。
第一轮炮击看下来,李植发现皇太极的炮兵水平还可以,水平比自己想象的高。能够一开炮就打中土墙,显然清兵的炮兵也是有工具辅助瞄准的。比起军制混乱乱用火药,往往一开炮就炸膛的明军,皇太极的炮兵算是精锐了。
实际上,满清早已意识到大炮的重要。后金早期在进攻辽西的城堡过程中,长期被明军的大炮压制,便绞尽脑汁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大炮。
后金一方面自己铸造大炮:据《八旗通志初集》记载,天聪年间,后金印出榜招募能铸炮之人,彼时有王天相、金世祥……十人,揭榜应募,系石廷柱带领荐上。续募七人,有刘承爱、窦守位……
天聪五年正月八日,金人首次铸成红衣大炮,称为天佑助威大将军,由总兵官佟养性督造。天聪五年,因为佟养性督造铸炮成功,皇太极将汉人军民一切事务付与佟养性总理,各汉官悉听从节制。
后金的炮匠中,王天相、金世祥都是铸炮的熟手。王天相首创使用失蜡法铸炮。不过这方法受限于蜡的熔点,在气温高时无法操作,所以只能在寒冷时节铸炮。而金世祥则用传统泥型铸造法铸炮,一年四季都能铸造,但铸炮的品质略差。
另外,缴获和接收也是满清获得大炮的重要途径:满清每攻破大明州县,便要把城中的火器据为己有随军作战。孔有德率军带着火炮降后金后,便被封为恭顺王。
到了崇祯十一年,也就是崇德三年,多尔衮入关时候,清军已经接收、缴获、铸造了红衣大炮七十余门。这些大炮中有四门置于沈阳城上防守,十八门由孔有德随营携带,还有五十多门交给了多尔衮和岳托,供他们入关攻城之用。
可以说到了这个时候,满清的火炮火力已经不弱于明军。满清攻坚时候,往往聚集几十门大炮齐轰,令城防的工事土崩瓦解。
当然,清军的火力只能和普通明军比比,遇上李植动辄上百门的铁坯法铸造的大炮,满清的大炮就显得弱多了。
李植的六十门大炮在铳规等工具的协助下瞄准了一里外的鞑子大炮,开火了。
六十发炮弹呼啸着划破天空,射进了孔有德炮兵的工事中。炮弹密集地落进了清军的火炮阵地里,打得那阵地上一片鬼哭狼嚎。
一轮齐射过去,就有九门炮车中弹了,轰出一片木屑飞舞。其中又有五门大炮被击中了大炮炮管。铁炮弹和铜炮撞击在一起,发出巨大的金属撞击声。被铁炮弹击中的大炮发生了复杂的形变,炮膛扭曲,以后再开炮很可能会炸镗,算是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