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风月作者:肖某某
第230章
玉太后微讶,问道:“他怎么进宫的?可是皇帝宣召?”
那宫人禀道:“是筱贵妃娘娘的懿旨,言说长公主殿下有投毒杀人的嫌疑,让世子进宫一趟。”
玉太后沉下脸,没好声气地道:“皇帝不是已经下旨,那庆嫔是自己病死的,与长公主何干?让晏玉质出宫回府去,没影的事儿他瞎掺合什么?!一个一个的,都是不省心的东西!”
站在福寿宫门口,晏玉质顶着一张肿了两倍的脸蛋,被来来往往的宫人瞧着,却没有半分不自在。怪他自己贪嘴,非要去尝尝从海外购来的珍贵海货,这下可好,过敏了不是?
不过他心里还是有几分忐忑,他那位长公主母亲,貌似又惹上了大祸事。她倒是有太后庇佑,可千万别牵连上父帅和安国公府啊。
等了片刻,方才进去通禀的宫人一路小跑着出来了,对晏玉质点头哈腰道:“世子,太后娘娘有旨,请您出宫回府。长公主殿下投毒杀人之事,纯属子虚乌有,让您千万别信。”
晏玉质松了口气,不管真相如何,那位爱作的母亲别扯上安国公府就行了。他便和气地冲这小太监笑了笑,摸出一枚银稞子扔过去,笑道:“有劳公公,那本世子便出宫了。”
至于长公主母亲与公主大姐,人家既然不愿见他,他也不会硬凑上去。他心里还想着,恪姐姐说有事要找自己说,却不知是何事,赶紧去问问。
小太监得了打赏,喜得合不拢嘴,非要送晏玉质出宫。反正自己一个人也不能在宫里行走,谁送不是送,正好可以从这小太监嘴里打听些消息。
晏玉质便笑着应了。这名小太监与他年岁相仿,两个人边走边说话,倒也说得来。晏玉质还纳闷呢,什么时候太后宫里多了这么个机灵又会说话的小太监?
二人走到一个无人处,那小太监忽然低声道:“世子,筱贵妃娘娘在前面那座水阁里等您,有要事相告。”
晏玉质眉毛微耸,斜睨这名笑容满面的小太监,摇头道:“本世子与筱贵妃素无来往,她会有什么要事?再者外臣与嫔妃见面多有不便,还请公公回禀筱贵妃,本世子下回再去给她请安。”L
☆、第333章起疑(上)
晏玉质执意不肯去那水阁见筱贵妃,小太监没法子,只好请他先在原处等等,自己颠颠跑去回事。
这小太监倒是相信自己,他就不怕自己去向太后告密?盯着小太监跑远的背影,晏玉质负手而立,当然心里并没有这种想法。
他打量四下,这是皇宫的东南角儿,不远处有一座花房。此处很是偏僻,除了花房的宫人,平时本就没有其余人出入。现在已是秋末冬初,花房里枝叶凋零,就连宫人们都不知跑去哪里躲懒了。
晏玉质进宫往福寿宫去,引路的宫人走得也是这条路。他心里莫名微悸,难不成那名引路的小太监也是筱贵妃的人?所以他出宫再走这条路,便不会心疑?
晏玉质又失笑,他们安国公府与筱贵妃从无来往。就算是他那个不省心的长公主母亲,听说与筱贵妃也没有什么矛盾。筱贵妃如此苦心安排,为的又是什么?
思来想去,晏玉质打算不等那小太监回来了。反正他已经记住了这条路,还是赶紧出宫去的好。可惜,他刚走出一条竹林小径,前头便有人挡道,正是方才那小太监以及一名白皙微胖的中年太监。
小太监笑容可掬地道:“世子,贵妃娘娘请世子帮个忙,将这位公公带出宫去,就安置在安国公府里。”说罢,他向晏玉质抛过去一枚方方正正的印鉴。
晏玉质眉头一皱,低头瞧见手中印鉴,不禁大惊。他心中惊疑不定,紧紧将这枚安国公晏青山的私印捏在掌心,脸色沉郁地问:“当本世子瞎了不成?她明明是个女子,哪是什么公公?她到底是何人?”
小太监丝毫不惧晏玉质此时散发出的杀意,依旧笑容满面地回道:“世子慧眼,让这位朱嬷嬷如此打扮只是为了方便行走而已。既然世子问到了,奴婢自然要告诉您,朱嬷嬷从前的主子便是庆云宫的庆嫔。”
晏玉质眼神微变。他已经向前来宣召他进宫的太监打听清楚,被毒死的那位正是庆云宫的庆嫔。这个朱嬷嬷,则是向筱贵妃直指长公主有投毒嫌疑的庆嫔心腹。
筱贵妃将这朱嬷嬷送给自己做甚?卖自己一个好,还是卖父帅一个好?可是她手里既然有父帅从不离身的私人印鉴。足以说明她与父帅早有往来,甚至私交甚笃。
难道……长公主当真毒死了庆嫔?!皇帝之所以会下旨将此事抹干净,也是筱贵妃从中出了力?晏玉质思来想去,问道:“贵妃娘娘还在水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