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重生之代玉作者:鸡丁爱马甲
第85章
云柯又道:“是!”
二老爷怒道:“还不快滚了去?!”
于是云柯爬起来,滚去书塾了。
他一去书塾,易澧发现日子顿时变得好过多了。
最开始的时候,他对于上书塾这件事儿,最怕两件,一件怕站得累,另一件怕玉姐姐查功课。
这年代,普天下的书塾,除了皇家之外,都是一样的规矩,先生讲书时,先生坐着,摇头晃脑的讲,学生要站着听。先生讲得兴起,摇头晃脑、唾沫横飞,学生如果也是同道中人,听得心驰神往,一般在座位上站着摇晃,讲完了、摇完了,先生与学生相视而笑,陶然共醉,欲辨已忘言。如果是程度差的学生,那就苦了,只听得“……也!……乎!……哉!”那抑扬顿挫的虚词,当中什么全都不懂。光觉得腿脚酸、腰背僵。等先生讲完了,吩咐功课“某某段,背起来!”然后就走了、或者拿茶壶喝水了,学生这才可以坐下,长舒一口气,背不背得完且不说,至少屁股能休息休息了。
这项功课,叫站功,是读书人的基本功。有笑话说,硬骨头哪硬骨头,读书人的硬骨头,这是从小站出来的!——易澧显然在这方面还缺乏锻炼。却也作怪!他在原来的穷家里,整天不是跑、就是爬、就是上树下田,一天到晚也不记得屁股有坐在板凳上的时候,倒也不觉得累,偏是听先生讲课,站一会儿就苦不堪言,一天下来,竟像全身上过夹板似的,说不出哪儿酸痛,哪儿都酸痛。
这无非是身体上的苦刑,一天熬完了就完了。林代检查功课,对易澧来说则是精神上的折磨。
他觉得一天下来,自己也很努力了,可是林代问他功课时,他总有那么多是不懂的。虽然林代也会安慰他:“不要紧,会越来越好的。”易澧仍然觉得很挫败!他试着鼓起勇气,去问教书先生:“先生,你说我哪天能学会?”
先生就滔滔不绝跟他讲起来,引经据典,勉励他好好发愤。
不能说先生讲错了,可易澧岂止没听懂、简直觉得先生就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好容易先生讲了半天停下来了,易澧斗胆再问一个他以为更容易回答的问题:“先生,小孩学得最快、大人学得最快?”
先生这次认定他在捣乱,吹胡子瞪眼道:“回去背书!”
——咦,一介穷酸,敢对少爷瞪眼吼训?难道他看准了易澧是外地的穷出身,所以敢欺负?
绝非如此。
谢府的长辈们当惯了官老爷,深知人是苦虫,不打不招——呃,串词儿了!总之把衙门上审案的原则到到家里子弟读书的事项上,大体也是一样。
像云剑那么天纵英才、像云书那样天生肯吃苦的孩子,毕竟少。大多数孩子,都视读书为苦途,没办法了硬着头皮应应卯,能偷懒就偷懒。这种时候,两分甜头、八分板子,才能最有效的把他们逼到书本里。
所谓甜头,无非苦口婆心向他们灌输读书的重要,并在他们取得成绩时给予奖励。L
☆、第三十八章人力博天意
说起对付学生,两分给甜头,八分打板子,这板子可不是比喻。天下所有的书塾,除了皇家,都配了同一样的工具:戒尺。要是读得不好,直接打手心!还有打屁股的!还有往脑袋上招呼的!但凡懂事、有点儿志气的家长,都跟先生讲:“先生,我家孩子不读书,你只管打!打得他肯读!我这里谢谢先生啦。”
有个现成的例子,大皇子身边的近臣,官至侍中,姓胡,是个苦出身,他娘知道念书的重要,发狠要他念,请了个先生来,跪请那先生严格要求。胡侍中小时候也怕读书,宁愿钻狗洞出去捉蛐蛐玩儿,也不想呆在书桌前用功的。那先生可怜他母亲一片苦心,卯足了劲儿调教胡侍中,一板子抽得狠了,他现在鬓边还有伤,不过亏了这打出来的基本功,日后才能走上仕途,终于蒙大皇子赏识,做到侍中。他小时候读书的经历,被人家拿来当榜样,教育自己家的小孩:?跟人家胡侍中学学!梅花香自苦寒来哪!
凭着这打出来的威严,教书先生才能最大限度维持课堂上的秩序,把顽小子们尽量从蛐蛐、竹马、弹丸、钓丝那些地方拉回来,硬栽进书本的字里行间。
谢府希望孩子们都尽可能的成材,当然要维护教书先生的威严。
比起外面来,先生们对谢塾里的孩子已经客气多了,至少板子不会直接朝脑袋上抽,生怕打坏了赔不起,一般也就打打手心而已。抡板子之余,瞪瞪眼、吼几声。根本都是很正常的。
易澧被先生吼回到座位上,耷拉着脑袋对住书本,伤心的想:“云剑哥哥和玉姐姐比我大那么多,我赶得上吗?我超不过他们的吧?”
这般想着,小小年纪已经体会到绝望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