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LOLI穿越成了崇祯作者:无皮无脸
第168章
那地方的什么县令乡长村长,都迎出十里地外,匍匐在护卫皇帝銮驾众人的马蹄声中,不敢抬头。
等到达目的地,我已换了常服龙袍,眼见袁大叔穿着尚书服,大步上前跪在袁家族长身旁,与众人一并再三叩首,三呼万岁,心里就不是很舒服。
唉,再看看阮阮,我却发现,她居然大胆地,抬头偷偷打量我。诰命夫人头冠上的米珠流苏,在她额头闪闪发亮。或者,那其实是汗珠?
唉,看什么看,没见过要当妾的皇帝吧?
我知道那只鹦鹉已经把什么都吐露了。现在就等,阮阮吐露给她的夫君……
迎接仪式过程中,连袁大叔都注意到了阮阮的失常,神色担忧,担忧得我,更觉心中不安:我傻啊,怎么忘了呢,阮阮是督师的宝贝,督师会气我,让她心神不宁,担惊受怕?还有我的好果子吃吗?
赶鸭子上架,后悔也来不及,死就死了。我把心一横,于无聊仪式结束后,“爽朗”地笑着对大叔道,爱卿离家已经好几年了,与夫人素日聚少离多,一定有很多话想说?
朕初来乍到,想自己走走探个新鲜,爱卿,暂时不用贴身相伴,先扶夫人回房歇息吧。
督师谢恩后,扶了阮阮便走,我也逃似地,带着内监锦衣卫和多铎等人,就在水南村,晃荡起来。
村子里戒备森严,十步在皇帝停留期间,只许出不许进。对当地村民造成的不便,我在心里小小愧疚了一下,但又看到他们房屋的青砖灰瓦,都透着修缮后的新,这些愧疚也迅速烟消云散了。
那一万两银子,估计造福全村?这说明,大叔亲眷的好人品啊,没给自己家添置什么华贵家具。
经村长证实后,我点点头,又带着众人往村中茶园走,这里,是袁家的产业,那么也就是,吴三桂同我说过的,督师闲赋在家时,与阮阮携手劳作之地?
现在是六月末,正是采二番茶的时节。茶园里,远远可见到一个个用素绢裹发,腰系茶篓的妇人在忙活,好比一匹青缎经纬间,零星点缀着凸出的纹。
这是袁大叔的茶园。我下令道,朕要喝这新茶。
……红楼梦里,凤姐说过的,喝了他家的茶,就要……
谁知,一直垂首恭敬的村长,忽然颤巍巍跪下说,万岁,此茶不及春茶好,薄香味涩,万岁要饮茶还是选春茶吧。
我想了想就说,那好,朕就在此歇息,让人去袁家找找,问一问袁卿,有没有春茶?越陈越好,如果是六年前的就更好了。
众人皆不解我的意思,但也只能遵旨,我一边等着喝袁大叔当年打理过的茶,一边听那村长老头啰嗦。
他说陛下好眼光,上好的春茶采摘,村子里都是由未出嫁的女子来做,处子香醇都能在茶中品味出,远远非夏茶可比。
我看一眼那些远远的妇人,好奇地问,朕也察觉了,怎么袁家的采茶人都是寡妇装束?
村长答道,袁大人在辽东建功立业,咱们村里,也有些青壮年慕名跟着去了。只是沙场无情,一些终究还是丢下家中老小殉国捐躯。袁大人心善,可怜寡妇失业,就叮嘱家人年年都记得照顾她们做活计。
我哦了声,再找这老头,打探袁大叔的家底。
老头说,袁大人祖父那辈才迁移而来,木材生意经营有方,家中虽不属巨富,却也田产丰厚,衣食无忧。草民记得袁大人年轻时,还带着仆役行遍大江南北,见识颇多。这孩子,从小眼界言谈与同村的小伙子就大不一样。草民当时就说,他命带奇雄,建功立业指日可待啊。
我喜欢听拍袁大叔马屁的话,立即笑开了花,让人送给这老伯一匹锦缎,要多多听他讲。
老头很快就讲到了当年婚娶。他说,袁大人娶妻之时,家中聘礼有一套上等鸡翅木的椅凳、桌案、柜架、床榻与箱盒。系上红绸,阳光下闪得都像擦了油。当时袁大人又是新中举人,意气风发骑马去迎亲,可让十里八村的姑娘家都羡慕极了新夫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