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LOLI穿越成了崇祯作者:无皮无脸
第113章
讨论的话题深入到了此次盟约的底线:既然与林丹汗结拜,那么就等于默认他的蒙古大汗地位。但这个大汗,今后需得到大明朝廷的册封,方才有效。
其次,蒙古必定会要求援助互市,这是自然,我大明可以用布帛盐铁瓷茶,换他们的马匹皮毛,地点在哪里,就需要进一步磋商。而且这次开市不同以往,没有周期,一直开全年。
最关键的一点,如果每年要给钱,我的底线是二十万两银子。但,蒙古必须也每年给我大明至少五千匹上等好马,还要适当的羊。
说完了大纲说细节。我擦擦嘴说,蒙古的羊就直接交给督师你,负责冬天分到军中宰杀吃肉。
又摸着下巴道,林丹汗这几年想必被皇太极憋了一肚子窝囊气,要不,咱们帮他出气?
要知道,废物也有利用的价值。比如咱们大明朝廷里专司骂人的言官……正可以派几个一贯凶狠的,为他写一封言词犀利的“告天下同胞书”,狠狠指桑骂槐先指责一通,科尔沁部对皇太极鞑子卑躬屈膝,有辱祖先骄傲,简直是败类中的败类。
同样,在这个晚上,我对督师说起了跟随贴心王公公一起来宁远的多铎。现在,这小子正被关在某个院子里,好吃好喝供着并严密监视。我也一直故意不去见他,虽然,他挺想见我。
怎么利用一番?怎么让他不但投降了还活得舒坦的消息,传到皇太极的耳朵里?
我承认逮住他的那天起,我确实就没安好心。
这不,眼下就有一个计谋,等林丹汗蒙古使团一行,真正来的时候吧!
大汗对皇帝
老天爷似乎在考验我。蒙古林丹汗一行来到宁远的那天,只可以用四个字形容:大雨倾盆。
然而皇帝承诺一出,那是什么马都难追,我硬着头皮照样上了由二十四个宫监抬的銮驾。我比人家还是要幸运一点点,头上有黄罗宝盖遮挡,外面下暴雨,里面也只是下中雨而已。
其他几百名随驾的甲士、校尉、金吴卫,他们手里可还捧着沉重的,装点门面用的伞、扇、幡、杖、氅、甚至什么金的水盆、交椅、唾壶、香炉等等等等,还要出城走十里。怎一个煎熬了的?
这帮家伙们平时也应该是练过的,但见过在如此暴风骤雨下还要出门的崇祯皇帝吗?
起驾前,我大声说,君无戏言,正好让林丹汗瞧一瞧,大明皇家风范并非只在风和日丽下才能彰显!诸位牢记,哪怕面子上淋得透湿狼狈,骨子里也要目不斜视身板笔直,气势上不能弱!仪仗之威,并不流于皮相!
在众人山呼万岁声中,我有气势地在銮座上坐定。仍由头上的黄罗宝盖被风掀得乱舞,被雨淋得颜色渐深。面不改色心不跳,目视前方。
前方开道的是宁远驻军。他们平日操练也是风里来雨里去,冬寒三九,夏热三伏,执勤巡逻,加固城墙也是半点不得懈怠。这种气候下走十里地,也不算什么难事。
我知道我的督师正骑着骏马,身穿甲胄行在前方军中。哪怕淋得透湿,他也是目不斜视身板笔直。
无论如何,我也要配得上他。所以,我只挺直了脊梁,任由那雨水把我头发打得贴在额上。
等到了十里地距离处,身上是再也找不到一处干的地方了。我咬牙在心里骂了骂这粘湿湿的感觉,一边极力在外表维持淡定,只瞧着雨幕远方――――
终于,他们来了。
起初我以为是雨越下越大,后来才知道不是,是马蹄声。大雨中逐渐模模糊糊有一行人马透出轮廓,远远也看得出气势非凡。
绝不可输了。我想了想,下了銮车,命人牵了那匹纯白的御马来。此马唤作太平騟,雨中也步态优美平稳如个贵妇人。
可作为马,它不会跳过鸿沟,也不会飞跑如风,大概难听的说法就是迟钝,平时听到火炮响也淡定,今天被雨淋更是迟钝无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