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车队的行程,最终在第七天中午抵达边境重镇上阳关。
使团将在这里休整一天,当然了,更多的是为了在此处换车,需要一些时间。
北齐和南庆作为两个国家,车轮的轨距自然是不同的,这里就不得不提一句题外话了。
众所周知,秦始皇的功绩有很多,但有几大功绩是被并列出现的,那便是: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这三点,恐怕绝大多数人都知道是怎么个事,可是,这个车同轨为何能够跟其他的功绩相提并论呢?
这里就必须要说一个概念,那便是车辙。
正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
古代的路和现代不一样,不可能是柏油马路,更不可能是水泥路。
就算是官道,也只是定期有人维护的土路罢了。
再一个,古代的马车不像现在都是橡胶轮胎,古代的马车轮子都是木头的,稍微遇到一些颠簸,马车就有可能翻车。
那怎么办呢?
那就只能沿着前人成千上万的车辆走过的车辙行走,车轮套着车辙,就跟火车轮子套着铁轨一样。
这样一个是增加了安全性,不容易翻车,另一个速度也会更快一些。
车同轨,便意味着全国的车辙都是一样的,这样一来,国家内的物资运输速度便会大幅度得到提升。
如果要是一个地方一种车辙,那运输根本没办法顺畅进行了,光换车了。
当然了,齐庆作为两个国家,车辙自然就会存在不同。
要都是同样的车辙,一个国家打另一个国家,中间连车都不用换,物资就能直接送到敌国境内,那还得了?
车同轨实际上也是中央集权制度下控制地方的必要手段,也是一个国家是否能够维持大一统的有力保证。
也是这个缘故,他们要在上阳关进行等待,等待物资换车,以免进入北齐境内后车不合辙。
而范闲也知道,出了上阳关,就算是进入齐国境内了,很多的事情,也会接踵而至了。
别的不说,据范闲所知,宫中侍卫统领燕小乙,因为长公主李云睿的事情受到牵连,如今被发配到了齐庆边境,距离上阳关只有数十里的路程。
范闲敢保证,对方一定会来找茬。
但范闲对此却是丝毫不慌,在京都的时候不方便,到了这里,范闲也正想找机会干掉燕小乙呢,要是燕小乙过来找茬,就算是合了范闲的意了。
第二天,车辆换好之后,便是继续出发了。
突然,范闲似乎听到了什么,抬头向着天空看去,就看到天空之中,一只神俊异常的海东青正在盘旋,然后不时地鸣叫一声。
很快,范闲明白了什么,喃喃道:“还真来了!”
而车队还在行进着。
王启年在车队正式离开上阳关之后,便是找到范闲说道:“大人,车队已经彻底离开上阳关了,两国为了避免发生误判,以边境为界,各自后撤了三十里,所以,从上阳关到北齐的北牢关着六十里路程,匪患丛生,大人还需谨慎啊。”
范闲闻言,也是了然的点了点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