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五十万军队,在第一线作战的只有八万人,其余都是分兵把守,地方部队
调都调不动。苏中七战七捷是蒋军分散,一个旅为一路前进,我们集中优势
兵力,所以打了七次胜仗。淮北敌人把三个军集中一起,不好消灭。双方兵
力相等,只消灭他一个旅。后来华中撤退,集中了三十万兵力,经常保持六
人打敌一个人,所以有泰安、莱芜、孟良崮等五次胜仗。只保守一个地方,
是不行的;主要战线胜利了,其他各地都可解决。撤退到山东,也是为的保
卫华中,这点当时许多人不了解,对集中兵力有很多意见,在厕所里写起诗
来:“反攻反攻,退到山东。口吃煎饼,手拿大葱,有何意见?打回华中。”
后来他们了解集中兵力的好处以后,又有人批评集中兵力过晚了,不知集中
兵力要逐渐的集中,一下子把地方部队全部集中也不好,使地方政权天天打
游击,无法进行工作。集中兵力时,在次要方面仍需要留些部队牵制敌人,
不可过分集中,最多集中到地方兵力不超过三分之一;要采用割韭菜的方式,
不可连根拔掉。
二、战役问题
战略方针要战役战斗来实现的,战役是战略的组成部分。一年来胜利和
失败的规律:去年七月后,苏中我们七战七捷,后来保卫两淮、打泗县[13]
及海安三个战役未打好。初期鲁南打了三仗,胶济线小的战斗很多,大的歼
灭战没有。去冬宿北战役后,部队集中了,在宿北、莱芜、鲁南、孟良崮等
地五次仗,都打好了。今年七月后,转入反攻,八个仗只有三仗打好了,也
只消灭敌人四个团,对局面影响不小。九月在沙土集打好了[14]。以后在陇
海路南主要打河南的保安团,六个保安团都被我们消灭了,县长都被搞光。
(一)一年来战争出现这样的规律:“此起彼落”。先打了几个胜仗,
又碰了钉子,又打了几个胜仗。没有常胜的将军,没有一直打胜仗的军队,
也没有一直打败仗的军队。打了胜仗就骄傲,容易栽斤斗,栽了斤斗爬起来
是不容易的,主要是主观上的原因。我党二十余年的历史也是胜败的反复。
第191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