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军事文选作者:《陈毅传》编写组
第136章
是反对旧军官的单纯军事观点和小资产阶级革命家们急性病两种偏向,所以
能够在反革命的长期围困中达成建立红军、发展革命的伟大胜利。这是大革
命失败后,从南昌暴动、秋收暴动、井冈山斗争直到造成闽、粤、赣三省边
区联系、建立中央苏区为止的建军规模确立的过程。一九二九年十二月闽西
古田会议,便全部总结了这一时期的经验教训,便在政策上、组织规模上完
全奠定了我军历史的建军的基础。中国马列主义的军事路线的纲领便以完备
的姿态出现了。这一伟大的创造功绩应首先归功于毛泽东同志。
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的马列主义的创造精神,其超脱人寰处,在于就
当时的每一革命经验,每一农村材料,每一具体事物,作了详尽的全面的分
析,把马列主义的原则放在中国革命的实际上加工,这种结合便创造出新的
原则,再去指导革命实际,从而得着更丰富的革命经验,又进一步使革命的
理论丰富起来,这样使我们在斗争中便受用不尽了。毛泽东同志反对了一部
分同志立脚农村却不研究农村脚踏实地从发展农村出发,而天天幻想城市,
把城市工作方法强迫移用于农村环境;反对了一部分同志立脚中国却不研究
中国社会情形,一切不从中国人民的利益出发,而机械地把外国革命规模移
雨于中国环境。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从中国的实
际出发,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人民的智慧变成共产党的智慧,又把共产党
的智慧与人民的智慧结合创造出新的智慧。因此毛泽东同志成了中国人民和
共产党的智慧的最优秀的代表。这一身份在早年便确定了。当时有不少的人
嘲笑毛泽东同志为“右倾”,为“保守主义”,为“农民意识”,今天历史
出来作结论,被嘲笑的乃是那些嘲笑人自己,而最为正确的,代表中国马列
主义正统的,乃是毛泽东同志。
一九二八年党的六次大会决议中指出“中国革命中军事动力有一般的重
要意义”。又指出:“建立苏维埃区域内的工农革命军,扩大革命的正式军
队,巩固军队中的党的领导”。这些指示是符合当时情况的,是很正确的。